上国曾倾盖,文闱昔盍簪。
科名终在子,章服果何心。
朝露悲蒿里,遗风上竹林。
人琴俱不见,哀挽为沾襟。

【注释】上国:指京城。曾倾盖:曾经共谈,同坐于车前之伞下。文闱:科举考试的考场。盍簪:盍是古汉字,意为“何不”,即何不,盍簪为盍簪何,盍簪何,盍簪何。科名: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章服:指官服。遗风:遗留下来的风尚。蒿里:古地名。汉文帝时置。在今河南偃师县西。此处借称墓地。竹林:晋嵇康、阮籍居处,故址在今河南阳平陵。

【赏析】

《挽奚公彦章承奉诗》,作者张方平,字天觉,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曾任集贤殿校理、史馆检讨等,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臣,贬为饶州知州,后改任江都知县,最后辞官还乡。这首悼念友人的诗,表现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官场的深深厌倦之情。

首联“上国曾倾盖,文闱昔盍簪。”写诗人与朋友曾经一起共谈,同坐于车前之伞下,曾经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这两句既写出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又写出了他们共同追求功名利禄的愿望。

颔联“科名终在子,章服果何心。”写诗人认为科举制度下的功名利禄是虚无飘渺的,真正的成就不在于外在的荣耀,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又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关心。

颈联“朝露悲蒿里,遗风上竹林。”诗人用“朝露”比喻朋友的短暂生命,用“遗风”比喻他的高尚品格,用“竹林”比喻他的清高气节。这两句既描绘了朋友的形象,又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尾联“人琴俱不见,哀挽为沾襟。”诗人用“人琴俱不见”来表达他对于友情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用“哀挽为沾襟”来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关爱之心。这两句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又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