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人同疾,流民天亦怜。
麦登收两倍,蚕好得三眠。
况是宽征赋,那忧有俗缘。
眼前百事好,买酒答丰年。

【注释】

《即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前四句描写农村丰收的景象,后四句抒发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并表达自己对宽政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恬淡闲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公元756),当时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小诗,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首联“酷吏人同疾”,意思是说:那些残暴不仁的官吏,老百姓都痛恨他。这里用了一个典故:“人方仲堪”。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时期,大将军王敦在武昌起兵反对朝廷。王敦手下有个叫羊枯的人,为人正直,办事认真,王敦很器重他,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后来王敦被平定以后,王敦的部将钱凤诬告王敦谋反,朝廷派羊祜去武昌调查此事。钱凤知道羊祜是王敦的心腹,就请羊祜喝酒,想借机杀死羊祜。酒宴上,钱凤乘着羊祜喝高了的机会,突然拔出佩刀刺向羊祜。羊枯急忙躲闪,但来不及了,只划破了衣服。事后,钱凤还谎称羊祜是故意挑衅,把责任推到羊祜身上。羊祜只好忍气吞声,自认晦气,最后死在监狱里。羊祜死后,人们说他死得冤枉,于是“人方仲堪”这个典故便流传下来,成为后人形容官吏凶残暴虐的代名词。杜甫用典是为了揭露和批判那些横征暴敛、草菅人命的官僚污吏。

第二联“流民天亦怜”,意思是说:那些流亡在外的百姓,上天也怜悯他们。这里的“流民”指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们。“怜”字表明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第三联“麦登收两倍”,意思是说:庄稼长得又好又快。“麦登”指大丰收。“两倍”即加倍。这句诗表达了农民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

第四联“蚕好得三眠”,意思是说:养蚕的女人们高兴地睡了三天觉。因为蚕宝宝长得特别快,所以收获也特别多。这里也用了“三眠”(三夜)这一古代俗语,来表示睡得很香的意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农民丰收的喜悦景象。

第五联“况是宽征赋”,意思是说:现在政府征收的赋税比过去宽松多了。“宽征赋”指的是唐朝后期的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由于国家连年用兵,国库空虚,皇帝为了缓解百姓的贫困状况,下令减少征税。“岂忧有俗缘”,意思是说:哪里还会为世俗的事情而担忧呢?这里的“俗缘”即世俗之事。杜甫以一个“岂”字表达了他对当时统治者减轻赋税政策的赞赏和拥护,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忧虑。

第六联“眼前百事好”,意思是说:眼前的事情都很好。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生活的美好感慨。

第七联“买酒答丰年”,意思是说:买些酒来庆贺丰收的年份。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买酒欲为乐”。根据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买些酒来庆祝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称为“赏月会”。到了唐朝,中秋节已经成为固定的节日,人们欢度佳节,饮酒作乐。杜甫借用这一传统习俗来表达自己对丰收的喜悦以及与乡亲们共庆丰年的情景。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恬淡闲适,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