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常流转,人情作异同。
颇期千载后,宁忍一朝穷。
隔叶饶晴哢,游丝罥堕红。
老春何足恨,结习本来空。

【注释】

①结习:指世俗的、陈旧的习俗。本空:佛教语,谓万法皆空。②千载后,即千年以后;宁忍一朝穷,即宁可忍受一时的贫穷。③晴哢(còng):晴天时鸟鸣声。④游丝:指蛛丝。罥堕红(huàn duò hóng):形容落花飘散的景象。

【译文】

节令更替物换代,人情变化各异同。

希望千年后有期,何必忍受一时穷?

隔着树叶听喜鸟啼鸣,游丝缠绕着坠落的花红。

老春何足恨为悲,旧俗本空无实存。

赏析:

这是一首劝农诗。诗人借景抒情,以物喻情,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感慨。

第一句“节物常流转,人情作异同”。诗人认为,节令更替,岁月流转,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然而,人们的情意却各不相同,各自有不同的追求和期望。这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句“颇期千载后,宁忍一朝穷”。诗人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千年之后有所成就,而不愿意忍受一时的贫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信心,也反映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深敬意。

第三句“隔叶饶晴哢,游丝罥堕红”。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阳光透过树叶洒下,鸟儿欢快地歌唱;游丝在空中飘荡,最终落在了凋零的花朵上。这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寓意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辛勤劳作的感激之情。

第四句“老春何足恨,结习本来空”。诗人进一步升华了主题,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过分沉溺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而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愿望、揭示人生哲理等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