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花前发,春光眼底来。
一区聊自适,三径为谁开。
圣主方求旧,清时况急才。
凤池波自暖,鸥鹭勿多猜。

【注释】

花前:花丛之中。

圣主求旧:指汉武帝求贤才。汉武帝时,曾诏访四方人才。这里用“求”字,表明自己渴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清时:清明的时代,这里指朝廷政治清明,用人正派的时代。

凤池:古代官名,此处借指朝廷。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诗人在花丛中思考着国家大事,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是为国家选贤任能的大好时机。三、四句写诗人想为圣明天子效力,为国家出力,而此时却无人赏识,只能独自闲适地欣赏这美好的春光。五、六句写自己虽然怀有报国之志,但圣明的政治环境和朝廷的用人风气,又使诗人觉得朝廷急需自己的才能。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朝中受到排挤,处境艰难,希望同僚们不要多生猜疑之心。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皇帝重用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情绪和对朝廷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的前两句是说,我在花丛中思考着国家大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正是国家招揽贤士的好时光。诗人以春日景色喻国家形势,暗寓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花前”一句点题,既点明题目中的“花”,又写出了诗人的心境。接着第二句就转入了主题:“春光眼底来。”这里的“眼底”,是指眼前,也暗含了诗人心中的“眼底”。意思是说,春天的美景已在眼前展现。诗人面对眼前的春景,思绪万千,他感到国家需要贤士,而自己也有抱负。因此,他想到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报效国家的心愿。

第三、四句承前启后,由眼前的景物过渡到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人看到眼前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想到国家大业需要人才。但是目前却没有人才,这使诗人感到十分惋惜和痛心。他不禁想到,现在圣明的君主在求贤纳士,可是天下没有一个人能为他所用。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叹息不已。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抒发自己的忧患之情。同时,也进一步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诗人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春光眼底来”一句,将春光比作眼底之景,形象地描绘了春光的美丽;“一区聊自适,三径为谁开”两句,将三径比喻为诗人自己的小天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空间的珍视;“圣主方求旧,清时况急才”两句,则是说现在的圣明君主正在寻求人才,而朝廷政治清明的时代更应该急用人才。这些句子都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凤池波自暖,鸥鹭勿多猜”是说,凤凰池里的水总是很温暖,所以不会有人去猜测它的深浅。这里诗人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处境虽然艰难,但却不会受到小人的嫉妒和陷害。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也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心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