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春已半,沟洫水先通。
劝相宁文具,归耕亦兴浓。
一犁新雨后,小队乱山中。
粗识斯民意,何须教缿筒。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劝农”是题目,点明主题,是全诗的中心,“郊原春已半,沟洫水先通”,写春日的田野风光。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农田里的沟渠水流通畅;“劝相宁文具,归耕亦兴浓”,写农家的生活和心情。农民用农具整理田亩,准备耕种,兴致很高。这两句从侧面烘托了诗人劝农的目的,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百姓都过上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景。第二联由景及情,写诗人劝农的情景。“劝相宁”三字表明了诗人劝农的态度,“宁”即平静的意思,这里指让农民保持平静的心态,安心耕作;“归耕亦兴浓”意思是说农民听了诗人的话后,也很高兴,准备回去耕种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劝农之辞,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第三联承上启下,写劝农的具体内容。“一犁新雨后,小队乱山中。”这两句描写农民在雨后新晴时耕作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第四联写诗人对农民的了解,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粗识斯民意,何须教缿筒?”这两句说诗人虽然没有学过音乐乐器,但能听懂农民唱歌的声音,说明诗人对农民有深刻的了解。
【答案】
郊原春已半,沟洫水先通。
劝相宁文具,归耕亦兴浓。
一犁新雨后,小队乱山中。
何须教缿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