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睡起已三更,始信今宵不浪晴。
天宇元来如许净,月华别是一般明。
风前雁断应无信,露下蛩吟岂不平。
无赖姮娥肯留照,疾驱蟾魄度前荣。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幽人睡起已三更,始信今宵不浪晴。
  • 幽人:指的是一位隐逸之人,通常指那些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的人。
  • 始信:开始相信或明白的意思。
  • 今宵不浪晴:今夜并不是一个晴朗的夜晚,这里用“浪”字形容“晴朗”,表示实际上并没有阳光明媚,反而可能是阴暗或者有云。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醒来时,通过观察自然的景象来确认今夜并不只是一个普通的阴天,而是可能有着不同于平常的月光和月色。
  1. 天宇元来如许净,月华别是一般明。
  • 天宇元来如许:原本天空是如此明亮、清澈。
  • 月华:月光下的花或美景。
  • 赏析:此句描绘了天空和月亮的美丽景象,强调了夜晚天空的清澈和月光的美丽。
  1. 风前雁断应无信,露下蛩吟岂不平。
  • 风前:风中的前面部分。
  • 蛩吟:蟋蟀的鸣叫声。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观察到的自然界的现象——当风吹动时,大雁的叫声可能会被打断,暗示着大雁可能在迁徙中受到阻碍;同时,露水落下时,蟋蟀的鸣叫声似乎并不那么悦耳,可能是因为露水使蟋蟀的声音变得不那么清晰。
  1. 无赖姮娥肯留照,疾驱蟾魄度前荣。
  • 无赖姮娥:顽皮的嫦娥不肯留下月光照耀。
  • 赏析: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诗人想象着如果嫦娥愿意留下来,月亮的光芒可以照亮前方的道路,但现实并非如此,嫦娥不愿意留下月光照耀,于是只能让月亮快速地移动,以照亮前面的路程。

译文:

深夜三鼓之后醒来,发现月光照满了庭院。
隐居之人三更醒来,才确信今夜并非晴朗。
原本的天空如此明亮清澈,而月亮的光辉又是别样的明亮。
风吹过时大雁的叫声被打断,露水落下蟋蟀的鸣声也不那么悦耳。
顽皮的嫦娥不肯留下月光照耀,于是催促月亮快些移动,为前方的路途带去光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