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路侵寻已倦游,功名何敢望前修。
谬纡州组三宜去,回视儒冠一忍羞。
畴昔尝窥循吏传,只今谁是富民侯。
夜来好雨催归棹,春水茫茫涨鸭头。
【注释】
宦路:官场之路。侵寻:指仕途上的奔波。已倦游:已经厌倦了仕途上的种种奔走。谬纡(miù yū):屈居下位,不得志。州组:古代地方长官的印信。三宜去:指应离开此地,因为“三宜”是官名,这里代指官职。富民侯:指地方官员。循吏传:指《史记.循吏列传》,记载一些勤于政事、为民请命的循吏事迹。只今:现在。夜来:夜里。催归棹:使归舟加快行进。
【译文】
我厌倦了仕途上的奔波,哪敢与前代的名臣相比呢?
屈居下位,我不敢有非分之想,应该离去。回头再看看自己的儒者之帽,也感到有些羞愧。
以前我曾经窥视过循吏的传记,但现在谁又能做富民的侯呢?
夜里,一场好雨,催促着我赶快划船回家,春水浩渺,涨得鸭头都露出了水面。
【赏析】
这是作者晚年写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厌倦仕途的心情以及对于清贫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现了他那种淡泊名利、安守本分的人生态度。
第一句“宦路侵寻已倦游”,诗人直述自己为官多年,厌倦了官场生活,想要远离。第二句“功名何敢望前修”,进一步表达出自己不想与前人一样,追求功名。第三句“谬纡州组三宜去”,说自己屈居下位,不敢有非分之想,应该离去。第四句“回视儒冠一忍羞”,回头看看自己头上的儒者帽子,也感到有些羞愧。第五至八句是说以前曾经窥视过循吏的传记,但现在谁又能做富民的侯呢?夜里,一场好雨,催促着他赶快划船回家,春水浩渺,涨得鸭头都露出了水面。最后两句写自己回到家乡之后的心情状态,虽然身处在乡村之中,但心境宁静,没有烦恼和忧虑。整首诗情感丰富、真挚动人,体现了作者淡泊明志、安守本分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