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麻密雨不收脚,妒花恶风常打头。
那无一日好天气,只有千山供客愁。
垂杨未系金袅娜,隔叶倦听黄栗留。
南坡是处堪欣赏,把酒还曾酹我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天,怀念南坡友人。首二句写春雨如麻,打在头上的恶风。三、四句写春日无多,愁恨满怀。五六句写垂杨金袅娜,但黄栗留却使人倦听。末二句写南坡处处堪赏爱,但无人把酒劝饮,只有诗人自己独自酹酒。全诗写来含蓄有味,不事雕琢,语淡而情深。
“如麻密雨不收脚”,是说春雨下得太大,像麻一样密。雨越下越大。“妒花恶风常打头”,是说春风吹得人受不了。“那无一日好天气”,是说连一天的好天气也没有。这两句是说春天没有好天,只有下着大雨,打着狂风。
“垂杨未系金袅娜”,“垂杨”即杨柳。杨柳枝条下垂,随风摇摆,所以叫垂杨。“金”是比喻,是形容垂杨枝条的颜色金红灿烂。“袅娜”是形容垂杨枝下垂的姿态。这两句是说垂杨柳条下垂得很美,但还没有系上金丝带,显得有些凄凉。
“隔叶倦听黄栗留”,“黄栗”是栗子壳的黄色。“留”是留声。这两句是说,隔着树叶听着黄栗壳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使人感到疲倦,懒得去听。
“南坡是处堪欣赏”,意思是说南山坡上到处都值得欣赏。这两句是说,尽管南坡上到处都很美,但是没有人来欣赏。“把酒还曾酹我不”,意思是说我曾用酒杯洒向天空,表示自己的哀怨和不满。
【注释】
春晚:春天已晚。汉老弟:指汉时隐居的兄弟。《世说新语·言语》:“王右军(羲之)尝叹云:‘与其在庙堂之上,不如在江湖之畔。’后值子敬(王献之)死,遂言‘死生同禀,其于一也。吾与汝当常共江湖。’”杜甫《陪诸公登北楼》诗:“南望王师降蜀道,北看汉使到江陵。”
麻:形容雨下很大的样子。
恶风:指刮大风的风雨。
那:何。
千山供客愁:千山都是为我的忧愁而存在的。
垂杨:杨柳。
袅娜:柔美的样子。
金缕:这里指垂杨的枝条。
黄栗:黄栗壳,一种植物的外壳,这里泛指栗子壳。
留:声音传过来。
酹:把酒浇在地或祭台上,表示祭祀。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隐居的朋友的诗作。首联“如麻密雨不收脚,妒花恶风常打头”描绘了春天的天气情况以及恶劣的气候给诗人带来的烦恼,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做铺垫;颔联“那无一日好天气,只有千山供客愁”进一步渲染了恶劣的气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怀,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颈联“垂杨未系金缕袅娜,隔叶倦听黄栗留”以优美的笔触刻画出柳树的形象,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尾联“南坡是处堪欣赏,把酒还曾酹我不”则将这种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希望友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并以此结束全篇。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色,并借助丰富的意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