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深处得重来,天目晴云未放开。
尽喜山田秧䆉稏,那愁石径湿莓苔。
铁冠道士今安在,玉局仙翁去不回。
唯有洞中龙应祷,果能因旱起风雷。
二十三日被旨再往天目谢雨留数语壁间二十三日被旨,即皇帝的命令。谢雨,指感谢皇帝赐与的雨水。
万山深处得重来,天目晴云未放开。
在万山之中,终于又回来了;天目山的晴空还没有消散。
尽喜山田秧䆉稏,那愁石径湿莓苔。
高兴的是山田里插下的秧苗茁壮成长;哪管是石子小路上潮湿了莓苔。
铁冠道士今安在,玉局仙翁去不回。
不知那位曾戴着铁冠,穿着青衫的道士现在哪里?那位曾戴玉局印,穿黄袍的神仙去了不再回来吗?
唯有洞中龙应祷,果能因旱起风雷。
只有洞中的神龙会应祷,果然能够因干旱而引起风雷。
注释:二十三日,二十七日。被旨,皇帝的命令。谢雨,向皇帝表达感激之情。重来,再一次来到。天目,指天目山。晴云,晴朗的云彩。秧䆉稏,插秧的嫩苗。石径,石头铺成的道路。莓苔,生长在石缝中的苔藓。铁冠道士,戴有铁质冠帽的道土。铁冠,古代道士所戴的一种头饰。青衫,青色的衣服。玉局仙翁,佩戴着玉色印章,身穿黄袍的人。这是对神仙的尊称。应祷,祈祷神灵降福。果能,果真能够。
赏析:
《题天目》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他再次来到天目山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关心和问候。首联“二十三日被旨再往天目谢雨留数语壁间”,写自己再次赴天目山时,得到皇上的圣谕,要他到山上去谢恩。这里“被旨”二字用得十分传神。次韵“万山深处得重来,天目晴云未放开”,描绘出天目山深幽秀丽的自然景色。三、四句“尽喜山田秧䆉稏”,意思是说:高兴的是山田里插下的秧苗茁壮成长;哪管是石子小路上潮湿了莓苔。五、六句“铁冠道士今安在,玉局仙翁去不回”,是说不知那位曾戴着铁冠,穿着青衫的道土现在哪里;那位曾戴玉局印,穿黄袍的神仙去了不再回来。末两句“唯有洞中龙应祷,果能因旱起风雷”,意思是说:只有洞中的神龙会应祷,果然能够因干旱而引起风雷。
此诗前二句写谢雨之喜悦;后二句写山中之景及对山民的关怀。全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幽优美,富有情致,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