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到湖州,救得饥民岁又周。
阅遍炎凉还自笑,坐靡廪饩更何求。
渊明栗里终归去,太史周南枉滞留。
咄咄大钧何必问,固知薄命与仇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内容和形式的鉴赏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诗文进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然后结合重点字句的含义来分析,最后点明中心思想即可。
“去年今日到湖州,救得饥民岁又周”:诗人想起去年自己来到湖州时的情景。诗人在湖州刺史任上一年的时间里,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使百姓的生活得到缓解,生活有了改善。
“阅遍炎凉还自笑,坐靡廪饩更何求”:诗人想到自己治理的州郡,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和世事变迁,但仍然能够保持清白,没有受到什么污辱或损失,因此感到可笑。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没有更多的要求和追求了。
“渊明栗里终归去,太史周南枉滞留”:诗人想到陶渊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自己在仕途上却一直被贬谪,不能回去。
“咄咄大钧何必问,固知薄命与仇谋”:诗人想到人的命运如同上天的大钧那样不可改变,何必再去询问呢?既然自己注定要遭受不幸的命运,就应当好好地考虑一下,为什么还要去招惹别人的仇怨呢?
【答案】
译文:
去年这个时候我在湖州做官,帮助百姓度过饥荒年景,今年又是一年过去了。
我经历的事情很多,现在回头看看那些事情,觉得好笑得很,因为我没有受什么损害。
我没有什么要求,也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了。
陶渊明回到他自己的家园去了,而我还在官场上被贬谪,不能回去。
我知道自己命运不好,是命中注定要遭遇不幸的人,为什么要去招惹别人的仇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