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争先有底忙,姚黄晚出最芬芳。
玉非蒸栗难同色,露是蔷薇更染香。
翠幄密遮春去路,黄云低映晓来妆。
十分喜气眉间见,快泻鹅儿醉洛阳。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红紫争先有底忙,姚黄晚出最芬芳。

  • 注释:红和紫是常见的花卉颜色,这里用“红紫”来比喻其他竞相绽放的花朵。而“争先”则表达了它们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美丽。”有底忙”可能意味着这些花儿都在忙于展示自己,显得有些忙碌。
  • 译文:《牡丹花》中描述的是各种颜色的花朵在争相开放的场景。其中,“姚黄”是一种珍贵的牡丹品种,它在百花之中尤为突出,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美丽的外观著称。

第二句:玉非蒸栗难同色,露是蔷薇更染香。

  • 注释:“玉非蒸栗”指的是牡丹花的颜色并不如蒸熟后的栗子那般单一;“蒸栗”通常为深棕色,与牡丹的多种色彩形成对比。而“露是蔷薇更染香”,这里的“露”可以理解为清晨的露珠,它给蔷薇花增添了额外的香气(“染香”暗示了露珠使得花香更加浓厚)。
  • 译文:牡丹花的美在于其丰富的色彩,就像蒸熟的栗子一样,不只是一种单一的色调。同时,牡丹的香气比早晨的蔷薇更为浓郁,这得益于露水的存在,使蔷薇的花更添芳香。

第三句:翠幄密遮春去路,黄云低映晓来妆。

  • 注释:“翠幄”形容春天的景象,如同翠绿的帐幕一样覆盖着整个大地,象征着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黄云”则指日出时分天空中的黄色云彩,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映”表示反射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太阳的光芒如何照在云彩上,使云彩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 译文: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像是绿色的帷幕遮盖了一切,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在天刚破晓的时候,太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形成了一道道金黄色的云彩,仿佛在为新的一天化妆打扮。

第四句:十分喜气眉间见,快泻鹅儿醉洛阳。

  • 注释:这里的“十分喜气”强调了牡丹花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眉间”指的是眉毛中间的部位,常用以形容人的心情或状态。“泻”在这里可能是指将某种东西倾泻出来,引申为表达、展现的意思。“鹅儿”通常指鹅,可能是诗人用来比喻牡丹花的珍贵或者美丽。
  • 译文:牡丹花的美丽足以让人们心情愉悦,仿佛能够感受到它的香气和色彩。因此,人们纷纷赞美并渴望将这种美倾倒在洛阳城,让更多人欣赏到牡丹的风采。

综合评析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之美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既有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又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此外,诗中使用的色彩和自然元素(如雨露、云雾)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整体来看,《牡丹花》不仅赞美了牡丹花的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