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气南坡日夕清,杖藜缘底邈无情。
读书乃尔妨行乐,觅句从来怪瘦生。
况有鸡豚燕同社,政须钟鼓报新晴。
似闻岩桂花开遍,早晚携壶一就倾。
【注释】
- 四十日:指立秋后过了四十天。2. 杖屦之兴:拄着藜杖,穿着草鞋的兴致。3. 何也:为什么?4. 欢意顿减: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减少了。5. 诗挑之:即“诗挑”为诗,用诗歌来撩拨对方。6. 灏气:浩大之气,这里指秋天的清冷气氛。7. 底:同“抵”,达到。8. 瘦生:语出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不得明镜里,鼻观无毫末。”意谓瘦得象枯竹一样。9. 燕同社:与燕子结为伴侣。10. 政须钟鼓报新晴:必须等待钟鼓声预报晴天的到来。11. 岩桂花开遍:山中的桂花盛开了。12. 携壶一就倾:提着酒壶去赏花。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立秋后四十天时。当时诗人在长安,心情颇不舒畅,遂以诗抒怀。
首联点题,交代诗的内容。“南坡”指长安城西的终南山,“杖屦”指拄着拐杖、穿着草鞋。“杖藜缘底邈无情”,意思是拄着藜杖,走到尽头却感到没有情趣。“南坡”是诗人所居之地,“杖屦”则是他的日常行装,“杖藜缘底”是说拄着藜杖走到尽头而毫无趣味。“岂”是“怎么”的意思,“应”是“应当”的意思。诗人用反诘语气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缺乏乐趣的感慨。
颔联写诗人读书妨碍了他的行乐,写作时又奇怪地觉得写得越来越瘦弱。诗人认为,读书妨碍了他欣赏美景,他讨厌自己写作时笔力不济,写出的诗句越来越瘦弱,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读书写作的不满。
颈联写诗人与朋友们一起游赏。他看到燕子结伴同行,想到钟鼓声报晓迎接清晨,于是决定去赏花。这里的“况有鸡豚燕同社”意思是,还有小鸡小猪和燕子结伴同行,与诗人相伴。“燕同社”指的是燕子与燕子结成了伙伴。“政须钟鼓报新晴”意思是,必须要等到钟鼓的声音报告天气晴朗才能去赏花。
尾联写诗人打算去赏花。“岩桂花开遍,早晚携壶一就倾”,意思是山中的桂花已经盛开了,我打算早晚提着酒壶一起去赏花。
整首诗通过写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表达了他对读书写作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