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深处长官贫,不惯将迎懒是真。
谁解移文回俗驾,漫劳举扇障风尘。
碧云日暮还无信,白眼途穷易见嗔。
归去荒村望灯火,是何鸡狗亦惊人。
出郊
万山深处长官贫,不惯将迎懒是真。
谁解移文回俗驾,漫劳举扇障风尘。
碧云日暮还无信,白眼途穷易见嗔。
归去荒村望灯火,是何鸡狗亦惊人。
译文:
在偏远的山区担任长官,生活贫困而感到不适应,不习惯迎接宾客和应酬。谁能理解改变世俗风气,用文字来引导他们?我徒劳地挥动扇子阻挡风尘。傍晚时白云飘散,却杳无音信,我的心情变得十分愤怒。面对前途艰难,很容易让人生气。回到乡村的家园,看到家中的灯烛,心中充满了感慨。那是什么让我感到惊讶,原来是家里的鸡犬。
注释:
- 万山深处长官贫:万山深处,指偏僻的地方;长官,指官职。生活贫困而感到不适应。- 不惯将迎懒是真:不习惯迎接宾客和应酬。- 谁解移文回俗驾:谁能理解改变习俗,用文字来引导他们。- 漫劳举扇障风尘:徒劳地挥动扇子阻挡风尘。- 碧云日暮还无信,白眼途穷易见嗔:傍晚时白云飘散,却杳无音信,我的心情变得十分愤怒。- 归去荒村望灯火,是何鸡犬亦惊人:回到乡村的家园,看到家中的灯烛,心中充满了感慨。- 那是什么让我感到惊讶,原来是家里的鸡犬:那是什么让我感到惊讶,原来是家里的鸡犬。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官场生活的诗作。诗人以出郊为主题,描述了他在万山深处担任长官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万山深处长官贫”,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身份地位——作为一官半职的长官,生活在偏远的山区,生活贫困而感到不适应。次句“不惯将迎懒是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无奈,他不习惯应对各种应酬和迎来送往的场景,这种懒散的态度也是真实存在的。接下来两句“谁解移文回俗驾,漫劳举扇障风尘”,则是诗人对官场中一些官员的行为的讽刺。诗人认为,有些人并不理解官场的风气,只是简单地用文字来改变它,这种行为是徒劳的。同时,他也认为有些人只会挥动扇子来遮挡风尘,而不是真正地为百姓着想。这些官员的行为都是表面的,没有真正的用心。最后两句“碧云日暮还无信,白眼途穷易见嗔”,则更加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中的不满和愤慨。当黄昏时分,白云渐渐消散,却杳无声息;而当仕途之路变得艰难时,人们更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最后一句“归去荒村望灯火,是何鸡犬亦惊人”则是诗人对自己归乡后所见所感的描写。他看到家门前灯火通明,心中充满了感慨。但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那些平日里看似平凡的鸡犬,它们竟然也显得如此惊心动魄。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和表达,揭示了官场中的虚伪和腐败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