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阅万古,明月来几时。
顾游属中秋,万里云雾披。
心闲境亦静,月满山不移。
况兹九曲溪,正漾清涟漪。
呼舟星村来,十客琴觞随。
此客俱不凡,洒落同襟期。
居然命钓艇,造席不复疑。
陶兀入醉乡,伴我老不羁。
临流振衣袂,飒飒刚风吹。
银盘转岩阿,两川光渺弥。
崚嶒大王峰,嵌窦渺可窥。
云軿与凤钗,来往谁可知。
但闻山桂香,缤纷落残卮。
酒酣各言志,抗论不少卑。
诸君爱轩冕,许身皋与夔。
矫首青云衢,尘鞅甘羁縻。
那知涉幻境,百岁黍一炊。
风波世上险,日月壶中迟。
何如归此山,相乐从希夷。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一年中的秋季月圆之时,也称为月夕、秋节、仲秋等。同:一起。九曲泛月:在江中泛舟游览,赏月听曲。
名山:有名的山。阅:经历;经过。万古:形容时间悠久。明月:指月亮。几时:多少时候,多长时间。顾游:回头看望。属:属意;留意。万里:指遥远的距离,比喻路途遥远或空间广阔。云雾披:云雾笼罩。心闲境亦静:心态宁静,心境也安宁。
况兹:犹“更其”,更加。兹:此,这里。九曲溪:指九曲溪流。清涟漪:指清澈的水波。星村:星罗棋布的村落,代指人烟稠密的地方。十客:十个客人。琴觞:琴和酒。随:伴随。
陶兀:即陶渊明,晋末宋初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躬耕自食,过着清贫的生活。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是他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是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个性独立、不随世俗的表现。命钓艇:让船夫驾小舟去钓鱼。造席:指安坐。不复疑:再也不感到怀疑。
陶兀:陶渊明,晋末宋初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躬耕自食,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归园田居》五首,描写了他在农村劳动生活的情景。陶渊明归隐生活是他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是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个性独立、不随世俗的表现。
但闻:只听到。山桂香:山上桂花的香味。缤纷落残卮:指桂花纷纷落在酒杯里,形成美丽的花影。落:落下。残卮:破旧的酒壶。
酒酣各言志:酒喝得正欢的时候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抗论:高谈阔论。许身:答应承担某种责任。皋与夔:皋指水边,夔指山边,比喻水和山。矫首:仰头。青云衢:直通云霄的道路。尘鞅:车马的尘埃。羁縻:约束,束缚。涉幻境:涉足幻想的境界。百岁黍一炊:百年间只有一日可煮饭吃饭。
风波世上险:世间充满了风波险恶。日月壶中迟:太阳和月亮都在壶中缓缓地移动着,比喻时间过得很慢。
何如归此山:不如回到这山林中去。相乐从希夷:相互快乐,跟随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情趣。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中秋节饮酒赏月的诗作。诗中表现了诗人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首联“中秋同诸子九曲泛月”点题,表明是在中秋节这天和儿子们一起在江上泛舟赏月。中秋,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一年中的秋季月圆之时,也称为月夕、秋节、仲秋等,是人们合家团聚的喜庆日子。“同诸子”三字,既表明了诗人与儿子们的关系(兄弟),又表明了他们在节日里的活动内容(泛舟)及地点(江上)。“九曲泛月”四字描绘出一幅皎洁的明月照耀下,江水曲折流淌,舟行水中,月照波心的优美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雅恬淡、清新脱俗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如画的美妙意境中。
颔联“名山阅万古”一句宕开一笔,由中秋赏月转入对名山的联想。名山,是指那些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山岳,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和历史记忆。而“阅万古”则进一步强调了山的永恒与不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恒久不变的美丽景观的赞美之情。
紧接着的“明月来几时”一句,则转向对时间的感叹与思考。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它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永恒的爱情以及人生的真谛等许多美好的东西。然而,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诗人却不禁陷入了对人生短暂、岁月匆匆的感慨之中。“顾游属中秋”四字,巧妙地将“顾游”与“中秋”联系在一起,既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浓厚喜爱,又暗示了他心中所怀的思绪与情感。
颈联“心闲境亦静,月满山不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心境与景象。心闲境亦静,意味着诗人内心平和、超然物外,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月满山不移,则形象地表达了月光洒满了整个山坡,无论何时都保持不变的美丽景象。这一联通过对中秋夜晚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之情。
尾联“临流振衣袂”一句,诗人以“临流”作为背景,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站在清澈的溪流边,轻轻振动衣袂,任由清凉的水流抚摸着肌肤,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活力。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也传达出他与自然和谐共生、亲近无间的亲密关系。而“飒飒刚风吹”五字则描绘出秋风拂面、微风轻拂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宜人之感。
尾联“银盘转岩阿”三字,则是将月光比作一枚晶莹剔透的银盘,静静地挂在山崖之上,随着山体起伏而转动。这既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流转的美丽景象,又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洒脱。最后一句“两川光渺弥”描绘出月光普照两岸的景象,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整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又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审美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深远,充分体现了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它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皓洁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美好与宁静。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自然之美、人生之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等深刻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