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收尽天逾阔,野艇归来日未斜。
秋思满江禁不得,又吹长笛出芦花。

【注释】

火云:指晚霞。

野艇:小船。

芦花: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其茎叶多分叉,状如苇丛中之芦苇,故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萧照的山水渔父图四首题画诗之一。诗人在《题萧照画山水渔父四幅》一诗中写道:“萧郎画笔工,写意似写真。……此图何人画?应是谢安人。”可知这四幅山水渔父图都是萧照的作品。萧照与苏轼同为宋代著名画家,他们同游于西湖,同游于洞庭湖,彼此都以擅长画山水著称于时。萧照画山水、渔父图尤为著名。苏轼在《书李复主事画后》中说:“余闻萧氏子持国能画,作山水、渔父、猎归三图,皆得天真淡逸之气,近岁乃有以墨竹、枯木见知于世者,而不知此三者亦足方驾前贤。”可见,萧照画山水、渔父图在当时已颇受人们赞赏。而“又吹长笛出芦花”一句则形象地表达了萧照山水画中意境之美。

第一句“火云收尽天逾阔”,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着辽阔天空的美景,画面中的山峦仿佛被夕阳染红,宛如燃烧的火焰一般。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

第二句“野艇归来日未斜”,则是通过描写一个渔民归来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渔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夕阳还未落下,渔民们正在享受着一天劳作后的宁静时光。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也传达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

第三句“秋思满江禁不得”,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江景。秋天的思绪如同江面上的波涛一般汹涌澎湃,却又无法将其平息。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波动,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中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氛围。

第四句“又吹长笛出芦花”,则是通过描写长笛的声音以及飘散的芦花,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长笛的声音悠扬婉转,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让人陶醉其中。而芦花随风飘散,则给人一种孤寂而又哀伤的感觉。这种对比鲜明的画面,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