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蓑短棹下沧浪,不是寻常黄帽郎。
料应江上青山色,肯博人间白玉堂。
这首诗的原文是:
题萧照画山水渔父四轴轻蓑短棹下沧浪,不是寻常黄帽郎。
料应江上青山色,肯博人间白玉堂。
注释:
- 萧照:即唐宣宗时人张璪,以善画山水闻名。
- 沧浪:深水。
- 黄帽郎:指官宦或隐士。
- 青山色:指山的色彩。
- 白玉堂:指富贵人家的厅堂。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渔父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渔父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轻蓑短棹下沧浪”,描绘了渔父轻松自在地划着小船在江上游荡的情景。这里的“沧浪”指的是深水,暗喻人生的艰难和复杂。而“轻蓑短棹”则描绘了渔父悠然自得的姿态,暗示了他与世无争的心态。
次句“不是寻常黄帽郎”,则是在赞美渔父的身份。黄帽郎是指官宦或隐士,他们远离尘世纷扰,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这里的“寻常”表示渔父并非普通的黄帽郎,而是有着特殊身份的人。
第三句“料应江上青山色,肯博人间白玉堂”,则进一步描绘了渔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里的“青山色”指的是自然界的青山美景,而“白玉堂”则象征着富贵人家的豪华场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渔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他赞美渔父的清高脱俗,感叹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时光,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世俗的不满和排斥。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珍贵,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