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哢连林春翕翕,一片劳心不堪絷。
竹间勿作么凤吟,何处飞来羽衣湿。

【注释】

晴哢:鸟鸣声。劳心:使人心烦。不堪絷(zhí止):难以捕捉,无法抓住。

么凤: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歌善舞的凤凰。羽衣:用羽毛制成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借竹禽以寄兴言志。

首句“晴哢连林春翕(xī)翕”,写春日里鸟儿在林间啼叫,声音连绵不断,好像一片树林都充满了生机。第二句“一片劳心不堪絷(zhí止)”,写诗人听到鸟儿的啼鸣,心里感到烦乱不安,好像被束缚住了一样。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劳心”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qiángjiāng xiáng 古地名,春秋时齐国地。这里泛指美女)兮,希(xī同“西”)施(fù通“傅”,附着)兮,宜(yí适宜)之无袖。”毛嫱和西施都是传说中的美女,她们穿着美丽的衣裳,站在水边,水波荡漾,她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好像没有袖子一样。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看到美丽的自然景物而感到心神不宁。第三句“竹间勿作么凤吟”,意思是不要在竹林中发出像凤凰一样的叫声,以免引起人们的注意。第四句“何处飞来羽衣湿”,意思是不知道是谁从哪里飞来,它的翅膀上沾满了露水,像是刚刚洗过澡的样子。这里也用了两个典故。“羽衣”典出《楚辞·九歌·湘夫人》:“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意思是说屈原在洗澡时穿上了华丽的衣服,就像荷花一样清香美丽。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不知疲倦地在林间飞翔的鸟儿。最后一句“羽衣湿”也是用典。《淮南子·原道训》:“凤皇乃青鸟所巢,其状如鹄……饮于瑶池之山,食灵芝草,饮于天池之水,食三足龟。”意思是说凤凰是一种神鸟,它住在瑶池山上,吃灵芝草,喝天池的水。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在林间飞翔的鸟儿。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里林间的景色和鸟儿们欢快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心。同时,通过对鸟儿们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