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一死固已难,万言复谁尤。
九原见卫子,何语可以酬。
《咏史八首·陶侃母》是宋代诗人蒲寿宬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陶侃母的高尚品质和历史价值。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 诗句释义:
- 坩鮓有几许:坩是一种古代用于冶炼金属的容器,鮓则是用金属制成的器皿。这句可能是在形容金属器皿的价值和数量,暗示了其珍贵程度。
- 直欲致一甘:甘,在这里指代美味或利益。直欲致一甘,可以理解为想要得到一份美味或利益。
- 岂知圣善意:圣意可能指的是圣人的意愿,善意则是指好意或善意。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圣人意愿的误解或不理解。
- 见此转不堪:见此可能是指在见到这种情况后的反应或感受。转不堪,表示变得难以承受或无法接受。
- 此母天下母:此母可能是指这位母亲,天下母则是指母亲的地位或作用。这一句可能在赞美这位母亲的伟大和崇高地位。
- 清风使人惭:清风可能是指母亲的品德或行为,使人惭则是指让人感到惭愧或羞愧。这一句可能在表达对母亲品德的钦佩和自愧不如的情绪。
- 译文:
- 坩鮓有几许,直欲致一甘。
- 坩鮓的数量有限,但我想要得到它的一份美味。这里的“坩鮓”可能象征着珍贵的东西,而“直欲致一甘”则表达了对这份珍贵之物的渴望和追求。
- 岂知圣善意,见此转不堪。
- 我原本以为这是圣人的意愿,但看到真相后却感到无法承受。这句可能是表达了对事实真相的认知和对情境变化的无奈。
- 此母天下母,清风使人惭。
- 这个母亲是天下人的母亲,她的品德令人感到惭愧。这句可能是在赞美这位母亲的崇高地位和伟大品德。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与崇高。她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她的行为和品格却能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
-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将母亲的形象提升到圣人的境界。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对这位母亲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感悟。
- 通过对这位母亲的描述和赞美,诗人传达出对母爱的伟大和崇高的敬意。他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母爱始终是人类最纯粹的情感之一。
《咏史八首·陶侃母》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的诗歌,也是一首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让我们重新审视母爱的伟大和崇高,也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