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终穷,万物乃刍狗。勿夸杏为梁,何如瓮作牖。
昔闻巢氏民,仁义亦奚有。蠢蠢不识知,居居自醇厚。
今来丰屋士,文法困绳纽。力竞蝜蝂虫,计生养狙叟。
谁家甲第巍入云,何人鹑衣不掩肘。岂知鬼瞰因高明,安得春阳到穷蔀。
蜗庐能几何,蛮触胜亦负。忆我柴桑翁,荒宅十馀亩。
草屋八九间,柴门五株柳。野水滋粳𥺌,春畦足葱韭。
永日为琴书,停云念亲友。仪秦枉饶舌,施龙漫多口。
白衣苍狗安可知,不夷不惠自可否。

诗句解析

1 书草屋壁 - 这是一句诗,表达的是作者将他的所见所思书写在草屋的墙壁上。这里的“书”是动词,表示书写或记录;“草屋”是名词,指的是作者的住所。

  1. 天地无终穷,万物乃刍狗 - 这两句表达了宇宙和万物都是短暂、无常的观念。”刍狗”是一种古代祭祀时用的草制偶像,比喻为没有生命的物体。这里强调了万事万物的短暂性和虚幻性。
  2. 勿夸杏为梁,何如瓮作牖 - 这两句是在比较两种不同的结构。”杏”在这里可能是指用杏木制作的梁,而”瓮”则是陶制的容器,用来作为窗户。作者认为陶瓮比杏木梁更加坚固耐用,意味着选择材料的优劣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实际的功能与耐用性。
  3. 昔闻巢氏民,仁义亦奚有? - 这句话中的“巢氏民”指古代的一个部落首领,他们以仁爱闻名。作者提出疑问:“仁义”在这些人那里是否有真正的意义,或者只是表面的虚名。
  4. 蠢蠢不识知,居居自醇厚 -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朴素的生活状态。人们并不需要追求知识和知识带来的利益,他们过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被认为是淳朴和自然的。
  5. 今来丰屋士,文法困绳纽 - 这句话批评了那些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他们像蚂蚁一样忙碌,却忽略了生活的真正价值。作者认为,过度的装饰和繁琐的规则只会带来束缚和不满。
  6. 力竞蝜蝂虫,计生养狙叟 - 这里的“蝜蝂虫”是一种爬行动物,常用来形容贪婪和勤奋。作者讽刺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
  7. 谁家甲第巍入云,何人鹑衣不掩肘 - 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社会的阶级差异。高门大户的建筑高大入云,而普通人家的房屋矮小简陋。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看法。
  8. 蜗庐能几何,蛮触胜亦负 - 这里的“蜗庐”指的是简陋的房子,而“蛮触”则是一种比喻,指不同观点的人。作者提出,无论多么简陋的房子,都无法抵挡住外界的压力和挑战,即使拥有再大的财富也无法改变最终的命运。
  9. 忆我柴桑翁,荒宅十馀亩 - 回忆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简朴的老人,他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足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表明简朴的生活方式有时也能带来幸福的生活。
  10. 草屋八九间,柴门五株柳 - 描述的是一处风景如画的地方,虽然简朴但充满了生活气息。
  11. 野水滋粳𥺌,春畦足葱韭 - 这里的野水和野菜都象征着自然和简朴的生活方式。稻米和蔬菜的生长也反映了大自然的恩赐和农民的努力。
  12. 永日为琴书,停云念亲友 - 描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人们在闲暇时阅读书籍,交流友情。
  13. 仪秦枉饶舌,施龙漫多口 - 这里批评了那些喜欢说教的人,他们虽然口才好但却无益于实际行动。
  14. 白衣苍狗安可知,不夷不惠自可否 - 最后一句提出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不追求名利,保持中立的态度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译文

天地无始无终尽,万物乃刍狗。不要夸耀杏林可以建梁,不如瓮作窗。
从前听说巢氏民,仁义又如何?愚蠢无知不知知,居居自醇厚。
如今来到富人家,文法被束缚难解脱。努力追逐蝇蝛虫,生计养狙叟。
哪家的宅子高入云,谁的衣服掩盖不了胳膊肘?岂知鬼瞰因高明,怎得春风到穷蔀?
蜗舍能有几间,蛮触胜负也负。想起我在柴桑翁,有十几亩荒地。
茅屋八九间,柴门栽着五棵柳。野外之水滋润稻米,春天的菜园足有葱韭。
整日弹琴读书籍,思念亲友停云游。施仪徒劳多言说,施龙也多话。
白衣苍狗安可知,不偏不倚自可取。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作者对简朴生活和自然和谐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繁华和物质追求的批判的诗。全诗通过对自然、简朴、勤劳等元素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