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扬州芍药时,花应笑我赋归迟。
满堂留得春如画,对酒何妨鬓似丝。
玉立黄尘那可到,锦围红蜡最相宜。
买山若就当移种,此际谁能杖履随。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日扬州芍药盛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
“又是扬州芍药时”:“又”表示又一次,“扬州”是中国古都之一,以其美丽的风景著称。这里的“芍药时”指的是春天,芍药在春天开放,故用“又”来强调这是一次特别的、充满生机的春季。
“花应笑我赋归迟”:这句话中的“花”指的是芍药,它们似乎在嘲笑诗人因为某种原因(如工作、生活等)而迟迟不归乡。这里的“赋归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未能及时回家感到遗憾或无奈。
“满堂留得春如画”: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整个庭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春如画”形容春天的美好,如同绘画般精致美丽。
“对酒何妨鬓似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春日与朋友们共饮的情景,即使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如鬓边长出了白发),也没关系,因为春天的到来让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玉立黄尘那可到”:这里使用了“玉立”来形容芍药的美丽,它像玉石一样高洁且不易接近。而“黄尘”通常指代城市的烟尘,这里用来比喻生活中的烦恼和世俗。诗句表达的是诗人追求一种超脱现实、纯净美好的生活态度。
“锦围红蜡最相宜”: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红色的蜡烛被精美的锦帐围绕,象征着富贵和喜庆。诗人在这里可能暗示自己渴望这样的生活,但同时也意识到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买山若就当移种,此际谁能杖履随”:这里的“买山”比喻追求自己的理想,即购买并拥有一片土地,种植理想的事物。诗人在这里询问是否有人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种理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阻力的认识。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中扬州芍药的美丽及其带来的情感体验。诗人以芍药为媒介,抒发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追求以及对生活中某些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