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鸿社燕巧相违,从古交游会合稀。
海内弟兄今有几,吴中贤士得相依。
已消桃李争春意,且向桑榆共夕晖。
回首慈恩旧题处,年华心事逐云飞。

姑苏台,又称姑苏山,位于苏州市西北部,是吴王夫差为避暑而建的。这里原是一片荒凉之地,后来由于范蠡、伍子胥的辅佐,逐渐繁荣起来。姑苏台也是春秋时吴国君主和大臣们聚会议事的地方,故有“姑苏台会”之称。

袁说友(1524—1603),明末清初诗人,字景文,号无涯,江苏无锡人。他与杨慎、高启并称为明代三大家,诗风清新俊逸,富有韵味。

译文:
秋天的鸿雁和社中的燕子都巧妙地避开了彼此,自古交游会聚就难得一见。
现在海内的弟兄能有几人,但吴中的贤才却相互依靠。
已消去桃李争相斗春的情景,我们只能共同度过夕阳西下的时刻。
回首慈恩寺旧题处,岁月如梭,心事随云飘逝。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秋鸿社燕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吴中贤士的称赞,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此外,诗中的“桃李争春意”、“桑榆共夕晖”等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最后,诗中的“慈恩寺旧题处”一句,则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