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窗尘不点,更在水云边。
夜月鸣榔地,秋风斫鲙天。
达人多傲世,清景易忘年。
往往凭栏者,空高张翰贤。

【注解】

具区:古代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中。轩窗:窗户。轩是高敞的房屋,窗指窗户。轩窗尘不点:轩窗没有一点灰尘。更在水云边:它更在水和云的边缘处。夜月鸣榔地: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月亮敲船的声音。斫鲙天:秋风扫动着秋日湖面的波浪,好像在用刀切菜一样。达人多傲世,清景易忘年:有识之士大多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能欣赏到这样的清景,也很容易忘却年华。往往凭栏者,空高张翰贤:经常倚靠着栏杆的人,只能像汉代张翰那样,空有远大抱负而不得施展。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首联写环境,第二联写夜景,第三联写人物心态,最后总结全诗。

“具区”是古地名,这里泛指太湖。诗人以“轩窗尘不点”形容居所的幽静,以“更在水云边”表现居所之远离尘嚣。“轩窗”指的是楼阁的窗户。“轩”是高敞的房屋,“窗”指窗户。轩窗没有一点灰尘,说明居所非常幽静。“更在水云边”则表明居所更靠近水边、云边,景色十分优美。“夜月鸣榔地”,夜晚月光洒在江面上,发出如打鼓般的声响,这声音传得很远,仿佛能传到作者的居所里。“秋风斫鲙天”则描绘出一幅秋风扫动湖面波涛汹涌的画面,好像有人在用刀切菜一样。“秋风”指的是秋天的风。“斫”字用得极妙,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湖水的动态,让人联想到秋天湖面上的波涛汹涌。

颔联写诗人欣赏到了这样的清景也很容易忘却年华。“夜月鸣榔地,秋风斫鲙天”,这是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夜景图。诗人站在楼阁上,俯瞰着美丽的湖光山色,耳畔传来的是如打鼓般的声音,眼前则是如刀割般锋利的波浪。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忘却了年华的逝去。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因为他知道,这样的美景只有他能欣赏得到,其他人无法体会其中的韵味。这种感受正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颈联写诗人欣赏到了这样的清景也很容易忘却年华。“达人多傲世,清景易忘年”,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他认为那些有识之士大多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能欣赏到这样的清景,也很容易忘却年华。这里的“达人”指的是有见识、有才华的人。他们能够超脱世俗纷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因此才会对名利看得很淡薄。“清景易忘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他感叹时光荏苒,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又如此短暂。因此他常常倚靠着栏杆沉思,希望能有所领悟和启示。

尾联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往往凭栏者,空高张翰贤”,这是对前文内容的进一步升华。他认为经常倚靠着栏杆的人,只能像汉代张翰那样,空有远大抱负而不得施展。这里的“张翰”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翰。他曾在洛阳做官,后来辞官归隐家乡。他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决心过隐居的生活。然而,当他回到家中后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样,原来的亲朋好友已经离去,只剩下他自己孤零零地面对着四面墙。他感叹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正确,同时也为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共事的人们感到惋惜和遗憾。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居所的环境、欣赏到的美好夜景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心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