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蹉跎六十乘,嗟予德业竟何能。
善无一得过恒有,力尽千般志尚弘。
学易一编终法孔,反身三省死如曾。
漫嘲吾老成衰朽,定举全仁重任胜。

这首诗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六十岁的高龄,怀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写下了这首忧国忧民的诗篇。

诗人感叹自己的岁月蹉跎,已经六十岁了,但是自己的道德事业却无法实现。这一句中的关键词“岁月蹉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无奈与感慨。

诗人感叹自己善无一得过恒有,力尽千般志尚弘。这里的关键词“善无一得过恒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善良品德的坚持与执着,即使没有一次得到好处,也要坚持下去,不断努力。而“力尽千般志尚弘”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仍然保持着坚定的志向和宏大的抱负。

诗人描述了自己学习易经的经历。易经是一编终法孔,反身三省死如曾。在这里,诗人通过学习易经,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修正。这一句中的关键词“易经”是诗人学习的重要对象,通过学习易经,诗人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道理,从而更好地实践自己的道德事业。

诗人表达了自己漫嘲吾老成衰朽,定举全仁重任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自嘲和调侃,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决心和信心。他决心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承担起国家的重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诗人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说:“学易一编终法孔,反身三省死如曾。”这是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思考,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和责任。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