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旌摇曳泪沾巾,为惜贤才生死分。
乐道喜陪今漫道,高文谁与共论文。
西湘岸脚送霜雨,明月岭头留暮云。
有子登科真不朽,它年勋鼎慰严君。
【注释】:
- 铭旌摇曳泪沾巾:铭旌,指死者的灵前悬挂着的旌旗。摇,晃动。旌,古代的一种仪仗。这里用“铭旌摇曳”来形容死者已离世。泪沾巾,指泪水滴落在衣襟上。
- 乐道喜陪今漫道:乐道,乐于谈论时事。漫道,随意谈论。
- 高文谁与共论文:高文,指高深的文章。与谁,和谁。论文,讨论文章。
- 西湘岸脚送霜雨:西湘,泛指湘江之西地区。岸脚,岸边。送霜雨,形容秋雨绵绵,天气寒冷。
- 明月岭头留暮云:明月,明亮的月光。岭头,山头。留暮云,形容天边残留的晚霞。
- 有子登科真不朽:有子,指家中有儿子。登科,科举考试中举。真不朽,真正不朽。
- 它年勋鼎慰严君:它年,指未来的一年或以后的时间。勋鼎,功勋卓著,比喻功绩显赫。慰,安慰。严君,对父亲的敬称。
【赏析】:
这是一首挽诗,写一位贤才去世后,其家人对他的追念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刘宣教生前的生活,以及他在世时的言行表现,来表达对其深深的怀念。
首句“铭旌摇曳泪沾巾”,描绘了刘宣教在世时,人们为他举行葬礼的情景。铭旌,是悬挂在灵前的旗帜,用于纪念逝者。铭旌摇曳,意味着刘宣教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泪水洒在了衣襟上,这是对他离去的最真实的感受。
次句“为惜贤才生死分”,表达了刘宣教的家人对于他的死感到痛心疾首。贤才,指有才华的人。生死分,意味着生与死的分离。这句表达了他们因失去亲人而感到的悲痛。
第三句“乐道喜陪今漫道”,描述了刘宣教生前乐于谈论时事的态度。乐道,是指乐于谈论时事。漫道,随意谈论。这句表达了他生前的生活状态和他与人交往的方式。
最后一句“高文谁与共论文”,则表达了刘宣教生前的成就和他对知识的热爱。高文,指的是高深的文章。与谁,与谁一起讨论这些文章。这里的“谁”可以理解为刘宣教的朋友或者学生,他们在生前就与他有着深厚的交流和友谊。
整首诗通过对刘宣教生前的生活进行描写,展现了他的智慧、才华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家人对于他的思念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