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龙岩路,猿啼今始闻。
深林埋宿露,高岭出层云。
天去头三尺,崖垂足二分。
只愁双目眩,敢恃一杯醺。
扪历增泥滑,瘏痡日向曛。
长安九轨道,谁识此艰勤。
诗句解析
1 见说龙岩路:这里提到“龙岩”,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
- 猿啼今始闻:表明之前从未听过猿啼声,现在才听到。这表达了一种新奇的感觉。
- 深林埋宿露,高岭出层云:描写了一幅深林和高岭的画面,其中宿露和层云是关键元素。
- 天去头三尺,崖垂足二分:描绘了天空与崖壁的高差,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 只愁双目眩,敢恃一杯醺:表达了一种忧虑和自嘲的情绪,担心眼睛会因为饮酒而感到眩晕。
- 扪历增泥滑,瘏痡日向曛:描述了行走时因泥土滑腻而导致的困难,以及日落前的昏暗景象。
- 长安九轨道,谁识此艰勤:这里的“九轨道”很可能是指古代的交通或道路网络,而“艰勤”则强调了旅途的艰难和辛勤。
译文
听说龙岩路,今日始闻猿啼声。
深林中宿露未干,高岭上层云翻涌。
天空距我头顶三尺,崖边垂至我足二分。
只怕双眸因酒光而眩,不敢轻信杯中之物能驱疲。
攀爬时泥土湿滑难行,疲惫之际日色已昏沉。
长安城有九条道路,谁能知晓此行之艰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龙岩路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诗中的“猿啼”和“宿露”、“层云”等自然元素的结合,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天”、“崖”与人的身高大小,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与孤独。最后一句“长安九轨道,谁识此艰勤”则是对整个行程的一种反思和总结,暗示了虽然路途遥远且艰辛,但只有亲自经历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整首诗语言平实而富有画面感,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又不失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