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海银成壑,浮空玉作堆。
鳌翻三岛出,鹫驾一峰来。
塔影波摇动,钟声潮拍回。
犹嗟禅伯老,虚人妙高台。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人们对于禅意的向往。
译文:
注海银成壑,浮空玉作堆。
鳌翻三岛出,鹫驾一峰来。
塔影波摇动,钟声潮拍回。
犹嗟禅伯老,虚人妙高台。
注释:
- 注海银成壑,浮空玉作堆 - 海水如同银色的峡谷,云彩像是漂浮在空中的白玉堆。这里的“注海”可能指的是海面上波涛汹涌,而“银成壑”和“玉作堆”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海浪和云彩的美丽画面。
- 鳌翻三岛出,鹫驾一峰来 - 巨大的鳌鱼从三个岛屿之间翻腾而出,而一只鹫鸟则驾着一座山峰飞来。这里的“鳌翻三岛出”和“鹫驾一峰来”都是以神话传说中的景象来描绘金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金山的壮丽与神秘。
- 塔影波摇动,钟声潮拍回 - 金山上的佛塔在波浪中摇曳生姿,而寺庙里的钟声随着潮水的涌动而响起。这里通过“塔影波摇动”和“钟声潮拍回”这两个意象,表达了金山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 犹嗟禅伯老,虚人妙高台 - 尽管金山的景色如此迷人,但仍然有许多人感叹岁月流逝,无法长久停留于这美妙之地。这里的“禅伯老”可能指的是那些在金山上修行的人,他们的年纪已经很大,但仍保持着对禅学的热爱和追求。而“虚人妙高台”则可能是指那些生活在金山上的人,他们虽然身处金山之上,但内心却并不满足于此,渴望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金山的独特魅力。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金山上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的“禅伯老”和“虚人妙高台”等词汇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修行和境界的思考。整首诗既有对金山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于人生哲理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