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挹翠拂双垣,流水相通郭外村。
一竹便堪胜谓亩,千花应不羡桃源。
渔樵小径斜通市,鸡犬谁家半掩门。
最好风光孤坐处,亭亭海月破黄昏。

南禅寺

老榕挹翠拂双垣,流水相通郭外村。

一竹便堪胜谓亩,千花应不羡桃源。

渔樵小径斜通市,鸡犬谁家半掩门。

最好风光孤坐处,亭亭海月破黄昏。

注释:

  1. 南禅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南屿村,是一座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寺院。
  2. 楕(dié)翠拂双垣:形容寺庙周围环境清幽,树木葱郁,景色宜人。
  3. 流水:指寺庙前的溪流,水流潺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4. 郭外村:指寺庙周围的村庄,距离寺庙不远,便于游客游览。
  5. 一竹便堪胜谓亩:形容竹子茂盛,可以媲美大片农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6. 千花应不羡桃源:形容桃花盛开的景象美不胜收,使人羡慕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
  7. 渔樵:指渔民和樵夫,他们经常在附近生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8. 半掩门:形容农家的房屋半开半闭,给人一种亲切感。
  9. 亭亭海月破黄昏:形容夕阳西下时,海面上倒映着明亮的月亮,给人一种宁静、浪漫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禅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老榕树、溪流、村庄等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通过对竹子、桃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勃勃。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渔樵生活的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风情,令人陶醉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