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桧倚虚房,能生九夏凉。
读书参句读,临字识偏傍。
婢织蒲为履,童烧术当香。
兴来吟不就,频与月商量。
【注释】
- “老桧”:指古松。
- 虚房:空房间。
- 参句读:学习诵读诗书。
- 临字识偏傍:临摹汉字,认识偏旁部首。
- 婢织蒲为履:婢女用蒲草编成鞋子。
- 术当香:用艾蒿熏制药物。
- 兴来吟不就:兴致来了写诗却写不好。
- 频与月商量:频繁地和月亮商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书房中悠然自得的情景。
第一句“老桧倚虚房,能生九夏凉。”描述了古松在空房间中,仿佛能带来凉爽的气息。这里的“老桧”指的是一棵古松,“虚房”表示空旷的房间。诗人通过描写古松的气势,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宁静。
第二句“读书参句读,临字识偏傍。”则是说在读书时,他会仔细研究诗句的结构,并且能够识别汉字的偏旁部分。这里的“参句读”表示学习诗文的韵律和节奏,“识偏傍”则是指了解汉字的构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诗人展现出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第三、四句是描述他的日常活动:“婢织蒲为履,童烧术当香。”描述了婢女用蒲草编织鞋子,童子用艾蒿熏制药物。这些细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喜爱。
最后一句“兴来吟不就,频与月商量。”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灵感和情感。当他感到诗意盎然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诗篇,但往往因为无法完美表达而放弃。然而,他并不气馁,而是经常与月亮进行交流,寻求灵感。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书房中的学习和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同时,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