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名半峰亭,尧峰路之半。
游客趋层崖,斗上多股战。
宝云构兹轩,接引心不倦。
所冀冠盖来,少休松石畔。
雄视金仙居,巍乎倚云汉。
自此更攀缘,须臾跻彼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既涉及诗句的出处与作者,又考查学生的对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词的情感、意境等把握。
“何名”:用什么命名?“尧峰”:尧山。“路之半”:在道路的中间。“游客”“多股战”:游客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攀登。“宝云构兹轩”:用宝云来装饰这个亭子,形容亭子的华丽。“接引心不倦”:使游览的心情永远不感到疲倦。“所冀冠盖来,少休松石畔”:希望官宦之人前来游赏,在松林和石畔稍事休息。“雄视金仙居,巍乎倚云汉”:放眼望去,金仙居巍峨耸立,高高地依傍着云端。“自此更攀缘,须臾跻彼岸”:从这之后,就不断攀登,很快登上了山顶。
赏析:
全诗写于诗人游历尧山途中,登临尧峰半山亭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游客们争相登山的情景,以及登临尧峰后所看到的美景。
“尧峰路之半”,点出亭子所在的地理位置,即尧山的路的一半处。“游客趋层崖,斗上多股战。”描绘的是游客们纷纷攀登的景象。“斗上”,比喻争相攀登。“多股战”,指争先恐后地攀登。“宝云构兹轩,接引心不倦。”“宝云”指亭子,“构兹轩”是指用宝云来装饰这个亭子,形容亭子的华丽。“接引”,指引导。“心不倦”,“心”指人的心境。“所冀冠盖来,少休松石畔。”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官员们前来游玩,并在松树和石头旁稍作休息的想法。“雄视金仙居,巍乎倚云汉。”“雄视”,形容目光远大的神态。“金仙居”指尧峰上的宫殿。“巍乎倚云汉”形容它高耸入云,非常壮观。
“自此更攀缘,须臾跻彼岸。”意思是说,从此继续攀登,不一会儿就能登上山顶。整首诗通过描写尧山半山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