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朝士尽凋零,一世龙门羡李膺。
靖节有诗题晋号,德公无意入襄城。
床头点易朱犹湿,几上遗书稿已誊。
收拾故家华萼集,翩翩三凤以文鸣。
【解析】
此诗为送李德公归襄州的五言律诗。李德公正学时,因“门人受业者甚众”,故有“三凤”之称。诗人通过对其才华的赞誉来表达对他的惜别之情。
“贞元朝士尽凋零”:贞元朝,指唐宪宗时期,也就是公元805年至821年。这句的意思是说,当时的朝中大臣都一个个地死去了。“龙门”,即科举考试,此处指进士科试。“李膺”是东汉时期的名人,这里用其名代指科举及第之人。“羡”,羡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贞元年间,朝廷中的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而那些进士们则一个接一个地获得了成功,他们是多么值得羡慕啊!
第二、三两句,写李德公的才学之高和仕途之顺利。“靖节”,指陶渊明,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杰出的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后人将他与杜甫并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曾经写过一首《咏荆轲》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古人谁不传其诗,游子大江去何之?”“晋号”,即晋文公(晋献公)的尊号。晋文公是春秋时晋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德公无意入襄城”,意思是说李德公无意于做官,他只想隐居山林。“襄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这句的意思是说,李德公无意于做官,他只想隐居山林。
第四句,写李德公家中的书卷很多。“床头点易朱犹湿”,这是写李德公喜欢读书,而且读得非常认真,以至于书页上的红色都被染得发黑了,但他还一遍遍地读着它。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李德公家中的书卷很多,他读得非常认真,以至于书页上被染成黑色了。
第五句,写李德公的书房中有很多手稿。“几上遗书稿已誊”,意思是说,李德公书桌上有他以前留下的手稿,已经重新抄写成了新的样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李德公的书房中有很多手稿,他已经把它们重新抄写成了新的样子。
第六句,写李德公收拾起他的旧家典籍。“收拾故家华萼集”,意思是说,李德公正在收拾起他的旧家典籍,准备把它带回襄州。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李德公正在收拾起他的旧家典籍,准备把它带回襄州。
最后一句,写李德公像凤凰一样飞黄腾达。“翩翩三凤以文鸣”,意思是说,李德公就像三只凤凰一样,凭借他的文采而闻名。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李德公就像三只凤凰一样,凭借他的文采而闻名。
【赏析】
这首诗是送李德公归襄州的五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平仄协调。首句“贞元朝士尽凋零”七字,直叙当时政坛上一片凋零,而李德公却能独占鳌头,出人意表。次句“一世龙门羡李膺”,以李膺比李德公,赞其才高学博。第三句“靖节有诗题晋号”,以陶渊明比李德公,说他的学问高过陶渊明。第四句“德公无意入襄城”,以李德公比陶潜,说他不想当官。末句“收拾故家华萼集”七字,写他回到家乡后,整理起自己的旧家典籍,准备继续深造,发扬光大。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前半部分先抑后扬,后半部分又由抑转扬,前后呼应,跌宕起伏。作者运用典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