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当年破敕黄,山中蕙帐梦魂香。
风供松叶暖茶灶,云卧茆窗冻笔床。
一雨鸣蛙乱深夜,数声啼鸟怨斜阳。
风尘浩荡愁如海,怎得中山醉酒方。

避地惠阳鼓峰用徐心远韵

收拾当年破敕黄,山中蕙帐梦魂香。

风供松叶暖茶灶,云卧茆窗冻笔床。

一雨鸣蛙乱深夜,数声啼鸟怨斜阳。

风尘浩荡愁如海,怎得中山醉酒方。

【注释】

避地:避难。鼓峰:山名。在今广东惠阳县东南。徐心远:即苏轼门人徐大受。

黄:指黄色的诏书。这里比喻皇帝的旨意。

蕙帐:以蕙草编织的帐子。古代文人雅士常在帐中吟诗作赋。梦魂:梦中的灵魂。

风供:风吹着(松叶)。松叶:松树叶子。暖茶灶:用松叶煎茶。

云卧:像云一样躺在床上。茆窗:用茅草盖的窗户。

鸣蛙:叫个不停的蛤蟆。

斜阳:夕阳。

中山:指曹操。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西元一二零八年)作者贬官惠州时。首联是说当年因政治斗争被贬到惠州时,曾收集过一些黄纸文书(诏令),如今却已化为灰尘,而山中蕙帐之中,仍然有梦中的馨香飘散。“黄”字既指诏书,又暗含了作者被贬谪的心情。颔联写自己隐居生活的情况,“松叶暖茶灶”,指煮茶用的火炉放在松树底下,松叶可以取暖;而“云卧茆窗冻笔床”,则形容自己在茅舍里,躺在冰冷的床上写作,足见当时生活的贫苦。颈联写夜晚的情景,“一雨鸣蛙乱深夜”和“数声啼鸟怨斜阳”两句,把大自然中的鸣蛙、啼鸟与人的愁思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尾联写自己对前途的忧虑。“风尘浩荡愁如海”,意思是说国家的政治环境非常恶劣,自己所处的地位也很低微,心中充满了忧愁,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怎得中山醉酒方”,这是说自己只有在酒醉之后才感到稍稍安慰,但这种安慰只是暂时的。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当时处境的艰难以及他内心的痛苦和忧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