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客浮仙槎,万斛诗香散幽遐。
琼裾翠裳佩九霞,赐我羔酒龙团茶。
剪锦飞落山人家,黄绢幼妇无以加。
衰贱何足辱齿牙,相看白发羞黄花。
西山薇蕨东陵瓜,前村烟雨黄犊车。
共嚼秋芳咀春华,茅斋饮尽邻可赊。
【注释】
生朝:生日。觞:古代酒器,引申为宴会、聚会。琼裾翠裳:以美玉装饰的衣裙。九霞:指仙女所穿的衣服,这里用来形容衣服的颜色美丽。赐我羔酒龙团茶:赐给我羊羔般的美酒和龙团形的名茶。剪锦飞落山人家:形容山家女子的美貌,如同剪裁的锦绣一般美丽。黄绢幼妇:指年轻的女子,这里的“绢”是指美丽的女子。无以加:没有能够与之相比的。衰贱:地位低下,处境艰难。何足辱齿牙:有什么值得耻辱的。相看白发羞黄花:相互看着对方的头发变白,都感到羞愧。西山薇蕨东陵瓜:西山上长有野菜蕨类,东陵地里种着瓜果。前村烟雨黄犊车:前面村庄中飘荡着细雨,一辆黄色的小牛车在雨里行走。共嚼秋芳咀春华:一起品尝秋天的美丽景色和春天的芬芳。茅斋饮尽邻可赊:我的茅屋可以借给你喝个够,你也不必付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祝寿而作。全诗以祝贺友人生辰为主,通过描写宴会上的盛况,抒发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一句“西风吹客浮仙槎”,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秋风拂面,吹起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他乘坐着仙槎(一种神奇的木筏)来到了这里,与友人相聚。
第二句“万斛诗香散幽遐”,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赞美。他希望诗歌能够像万斛水一样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漫在四周的空间里。这种文化气息不仅来自于诗人本人的才华,更来自于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句“琼裾翠裳佩九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他们身着华丽的衣裳,佩戴着象征祥瑞的九色霞帔,显得格外高贵典雅。这种高雅的气质不仅来自于他们的衣着,更来自于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第四句“赐我羔酒龙团茶”,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感激之情。他感谢友人赐予的美酒和名茶,这些珍贵的礼物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更是对他诗歌才华的认可和支持。
第五句“剪锦飞落山人家”,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他们欣赏着山间美景,欣赏着山间女子的美貌,仿佛一幅优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这种美景不仅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来自于诗人自身的才华和情感。
第六句“黄绢幼妇无以加”,表达了诗人对年轻女子的赞赏之情。他认为她的美丽已经达到了极致,无法再与其他女子相提并论。这种赞赏不仅来自于他的才华和审美能力,更来自于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第七句“衰贱何足辱齿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虽然他现在的地位并不显赫,处境也并不顺利,但他并不在意这些,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价值不应该被物质所束缚。这种自尊自爱的态度不仅源自于他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更源于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第八句“相看白发羞黄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他们相互望着对方的白发,都感到很是羞愧。这种羞愧不仅来自于他们的老去,更来自于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第九句“西山薇蕨东陵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他们品尝着西山上的野菜蕨类和东陵地里的瓜果,享受着美食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不仅来自于食物本身的味道,更来自于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共鸣。
第十句“前村烟雨黄犊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他们骑着黄色的小牛车在烟雨中的前村前行,感受着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这种宁静和美好不仅来自于乡村的自然风光,更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第十一句“共嚼秋芳咀春华”,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他们一起品尝秋天的美丽景色和春天的芬芳,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这种品味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洗礼和升华。
第十二句“茅斋饮尽邻可赊”,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他希望自己的茅屋能被友人借来喝个够,不必付钱。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不仅源自于他对自然的敬畏,更源自于他内心的平和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