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关来赣会年丰,十里农桑画障中。
雨足山川多秀气,暑消台阁有清风。
人惊地远还同近,谁道江西不似东。
琴酒从容随分乐,敢将身计事匆匆。
【注】孙直言:指宋代诗人孙觌(1147-1203),字公闪,号东山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知绍兴府事等职。
次韵楚守孙直言职方见寄:这是苏轼应孙觌的邀请而作的一首和诗。“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即用原诗的韵脚来创作自己的诗篇。“见寄”则表示诗人已经收到友人的来信。这首诗是诗人在接到孙觌邀请后,即兴创作而成的,因此也可以说是诗人对孙觌邀请的回复。
间关来赣会年丰,十里农桑画障中。
雨足山川多秀气,暑消台阁有清风。
人惊地远还同近,谁道江西不似东。
琴酒从容随分乐,敢将身计事匆匆。
译文注释及赏析:
【注解】
间关:声音凄切的样子。
赣:古郡名,在今江西一带。
农桑:指农业与手工业。
画障:指图画或屏风。
雨足:指雨水充足。
山川:指大自然的风光。
秀气:形容自然景色优美。
台阁:指官府建筑。
人惊:指人们感到惊奇或惊喜。
地远:指距离遥远。
谁道:意为“谁说”。
江西:指江西省。
琴酒:指饮酒作乐。
从容:指态度悠闲自得。
随分:指随意。
敢将:意为“怎敢”。
身计:指个人计划或打算。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应孙觌的邀请而作的一首和诗。孙觌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曾多次向苏轼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杭州任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苏轼一直未能实现这个愿望。这次,他收到了孙觌的邀请,便欣然接受并写了这首和诗。
首联:“间关来赣会年丰,十里农桑画障中。”
意思是说,我被邀请来到赣州参加盛会,那里的农业丰收,田野上画满了丰收的图画。
第二联:“雨足山川多秀气,暑消台阁有清风。”
意思是说,雨水滋润了大地,使得山川更加美丽;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风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第三联:“人惊地远还同近,谁道江西不似东。”
意思是说,虽然我身处远方,但与家乡并无两样;谁说江西省就不如浙江省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末联:“琴酒从容随分乐,敢将身计事匆匆。”
意思是说我闲暇时喜欢弹琴喝酒,享受片刻的快乐;然而,我却不敢轻易地做出决定,因为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这里的“琴酒”和“从容”都是借代手法,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