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撼寒声竹锁阴,梵宫潇洒称行吟。
庭前花意自荣落,门外山光同古今。
夜榻近轩孤月满,晓锄寻药乱云深。
中间若了休休事,不信欢愁解到心。
【注释】
松撼寒声:指松木因风而发出的声响。
竹锁阴:指竹林被阳光照亮,形成一片明亮的影子。
梵宫:指寺庙。
潇洒:指飘逸、超脱的样子。
荣落:即荣枯,指花开与花谢。
山光:指山景。
夜榻:夜晚睡觉的床铺。
晓锄:早晨起床后去田间劳作。
解到心:理解或领悟了某种道理。
【译文】
松树枝条摇动发出寒冷的声音,竹林里阳光照得明亮,显得格外幽雅;寺庙的梵音随风飘荡,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庭院前的花朵随着四季的变化而盛开凋谢,而门外的山景却永远都是那么美丽。夜晚我睡在轩廊下,月光洒满整个房间,清晨我起身去田间劳作,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山色。在这中间如果能参透其中的奥秘,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会随之消散,不信的话,请看那欢乐和忧愁都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时期,当时他居住在报恩寺。诗中通过描写报恩寺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联“松撼寒声竹锁阴”,“松撼”形容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寒声”则暗示了冬天的到来。而“竹锁阴”则描绘出了竹子在阳光照耀下形成的明亮影子,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这两句通过对松树、竹林、阳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
颔联“庭前花意自荣落”,描述了庭院前花朵随季节变化而盛开凋谢的现象。这里的“自荣落”表达了一种自然规律,同时也暗含着人生的无常。诗人用“庭前花意”作为比喻,将人生的变化比作花朵的荣枯,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门外山光同古今”,描绘了门外山景的永恒不变。这里的“同古今”表达了对时间流转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超然心态。诗人通过描述山景的永恒,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豁达认识。
尾联“夜榻近轩孤月满,晓锄寻药乱云深”,描述了夜晚在轩廊下休息时月光洒满房间的情景,以及清晨起床去田间劳作时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孤月满”、“乱云深”分别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清晨的朦胧,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感悟。最后两句“中间若了休休事,不信欢愁解到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他认为只要内心达到了清净的境界,无论外界如何变幻,都无法影响到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