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中分泉两派,美名人爱恶声嫌。
谁云酌后能移性,南有贪兮北有廉。
以下是对《廉泉二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诗词原文:
岁旱江潢万井污,此泉深净肯清渝。
伯夷死后泉流在,能使贪人一饮无。
庾岭中分泉两派,美名人爱恶声嫌。
谁云酌后能移性,南有贪兮北有廉。诗句释义:
- 岁旱江潢万井污:描述了旱灾导致河流污染,万井皆受其害的情况。
- 此泉深净肯清渝:强调了这口泉水之所以能保持清澈,是因为它来自深山,远离污染。
- 伯夷死后泉流在:伯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义士,此处提到伯夷的坟墓旁还有清澈的泉水,暗示着高尚的品质也能流传于世。
- 能使贪人一饮无:表达了泉水的神奇功效,能够使贪婪之人喝下也变得清廉。
- 庾岭中分泉两派:庾岭是一处自然景观,两派的泉水表明了水的多样性。
- 美名人爱恶声嫌: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不良声音的排斥。
- 谁云酌后能移性:提到了“酌后”可能暗指饮酒后能改变人的本性,表达了对这一说法的质疑。
- 南有贪兮北有廉:通过对比南方的贪欲北方的廉洁,表达了对不同地区人民性格的观察和思考。
译文: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口清泉及其对人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与人类品德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诗中的清泉不仅象征了自然的美好,也隐喻了人们内心的纯净。而伯夷的故事则成为了一种道德榜样,让人深思。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清泉的赞美,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性的思考。清泉的存在不仅仅是对环境的一份贡献,更是心灵净化的象征。
- 诗中的“南有贪兮北有廉”展现了诗人对不同地域人民性格差异的深刻观察。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让读者对各地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 赵抃的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廉泉二首》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还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它通过描绘清泉及其对人类品德的影响,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社会与人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