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来快阁慰吾意,更说观山传旧年。
不惮笋舆穿草棘,只知野叟足林泉。
半空岚影挂檐外,一径凉飔过酒边。
料得涪山为拈出,当时千尺不应然。
【注释】
朅来:来到。快阁:指快州(今四川达县)的快亭。慰吾意:安慰我的心情。不惮:不怕。笋舆:竹制的轿子。穿:钻。草棘:荆棘丛生的山野之地。野叟:山野之人。足林泉:喜爱山林泉石。半空:天空。岚影:云气在天空中的影子。挂檐外:挂在屋檐之外。一径:一条小路。凉飔(shī):凉爽的微风。料得:料想,猜想。涪山:即“蜀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郊。千尺:形容极高。不应然:不会这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快州(今四川达县)快亭观景后作的。诗题中的“观山”就是观赏风景、山水。诗人登上快亭,心情十分舒畅。他首先说,“朅来快阁慰吾意”,登上快亭后,心情十分舒畅。接着,他又说,“更说观山传旧年”。这里,诗人把游览快亭和观赏山景当作一种乐趣,并由此联想到自己过去游览名胜古迹的情景。
下面四句是写游快亭时所见景色及所感。“不惮笋舆穿草棘,只知野叟足林泉。”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他不怕穿行于荆棘丛生的地方,只是喜欢欣赏那清幽的山林泉石。这里的“笋舆”是指竹轿或竹轿,“草棘”指的是荆棘丛生的地方,“野叟”则是指隐居山林的人。
“半空岚影挂檐外,一径凉飔过酒边。”这两句诗描写了快亭周围的风景。诗人站在快亭上,只见半空中飘浮着一片片云雾,它们像一幅幅图画挂在屋檐之外;一条小路上,吹来的阵阵清风拂过酒坛旁边。这里的“凉飔”指清凉的风,“酒边”则是诗人饮酒的地方。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快亭及其周围景色的感受。“料得涪山为拈出,当时千尺不应然。”这里,诗人把快亭比作“涪山”。涪山是四川省成都市附近的一座山,山峰高耸入云,非常壮观。而“千尺”则是用来比喻山峰之高的词语。诗人认为,在快亭之上,可以看到更为壮观的山峰,所以他说,“当年千尺不应然”,也就是不应该用千尺来形容它的高度。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快亭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