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销人寂寂,铺碧断尘埃。
积雨声初尽,高僧定未开。
冷痕穿竹去,秋阵隔泉回。
此处应长在,闲人况不来。

诗句释义:

  1. 香销人寂寂,铺碧断尘埃。
  • 译文: 寺庙中香烟已散尽,周围一片宁静,没有一丝尘埃。
  • 注释: “香销”指香烟燃尽,“人寂寂”表示周围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铺碧”可能指的是绿色的苔藓或植被覆盖地面,而“断尘埃”则表示这些植被使空气变得清新,连灰尘也难以附着。
  1. 积雨声初尽,高僧定未开。
  • 译文: 虽然雨水已经停止,但寺庙的僧人尚未开门。
  • 注释: “积雨声初尽”描述了雨水停歇后的自然景象,而“定未开”表达了尽管环境适宜,但僧侣们还未开始他们的日常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整理和准备。
  1. 冷痕穿竹去,秋阵隔泉回。
  • 译文: 冷冽的痕迹从竹林中穿过,秋天的阵风隔着泉水传回来。
  • 注释: “穿竹去”形象地描绘了冷气在竹子间的流动,仿佛有无形之物穿透而过。“秋阵”指秋季的风,“隔泉回”则描绘了风声与水波的相互作用,仿佛能听到风声从远处传来又似乎随风而逝。
  1. 此处应长在,闲人况不来。
  • 译文: 这个静谧的地方应该一直存在,而且很少有闲杂之人来打扰。
  • 注释: “应长在”意味着这个地方很合适,适合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平静与宁谧。“闲人况不来”则暗示这个地点很少有人来访,可能是因为它太隐秘或被认为不适合外人进入,因此很少有人涉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僧院内外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氛围。第一句通过描述香烟和宁静的场景,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环境。第二句则通过对比雨后和晴后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流逝。接着三、四句通过冷痕迹和秋阵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场所的独特性和神秘感。最后一句通过“闲人况不来”,传达了一种对于这种宁静之地的珍视和向往。整体上,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修行场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