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客强歌还强醉,送春多雨又多风。
五更池馆孤灯尽,三月江城一夜空。
青鉴照髭疑有白,子规啼树已无红。
相逢赖得明年约,应向花前慰断蓬。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春归何处?暮春三月空惆怅。
【注释】
- 春歌:唱春、颂春,是高淳民间的传统民俗文艺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 明末:公元1637年至1644年,朱棣篡权,叔夺侄位,杀人如麻,天怒人怨,出现六月冰封长江,南粮不能北运的传说
- 六月冰封长江:形容极端严酷的天气和环境条件,暗示社会动荡和混乱的局面
- 送春人:指能够预测或影响自然现象的人,也指具有特殊能力或地位的人物
- 小檐日日燕飞来:指春天时屋檐下燕子频繁来往的景象
- 子规啼血:形容鸟类啼叫时声音悲苦,一般指杜鹃鸟的啼鸣
- 暮春三月:指暮春时节,即三月末至四月初
- 心灰意懒:形容心情极度低落,意志消沉
- 惆怅问春风:惆怅地询问春风将去的方向,表达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但见扑水花:只见花瓣纷纷落下
- 前程几多路:人生的路途充满了不确定和变化,难以预料
- 兵刀与水火:比喻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 两足无停步:比喻行动不停歇,无法停下脚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暮春三月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春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