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孤灯万里身,离肠曾搅九回频。
梧桐自管秋来雨,蟋蟀谁妨夜后人。
枕上梦将衣共短,卷中诗与发同新。
江边但厌携琴去,明月西风满路尘。

【注释】

1.秋夕旅馆:秋夜在旅馆中。言事:谈心事。

2.万里身:指远行的游子。

3.离肠(liú chán):离别之肠,比喻思念之情。

4.九回频:形容多次重复。

5.梧桐:古时用为官名,这里代指官吏。

6.蟋蟀:古代诗文中常用蟋蟀声来象征悲凉的秋天。

7.梦将衣共短:梦中梦见自己穿着短衣。

8.卷中诗与发同新:指诗篇与头发一起更新。

9.江边但厌携琴去:只在江边的我厌倦了弹奏《高山流水》等曲调。

10.明月西风满路尘:月色如银,清风如刀,满天飞舞着落花,满地都是被风吹起的尘埃。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抒情诗。首句“一点孤灯”点出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处境,次句“万里身”写其旅途的漫长,第三两句由己及人,以官宦之忧衬托羁旅之思;后三联又从自身出发,抒怀于外,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全诗情感真切,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一点孤灯万里身”,首句便勾勒出诗人孤独的旅况。诗人身处异乡,身在万里之外的他乡,孤灯相伴,这是何等凄凉、孤寂的景象!一个“孤”字,既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更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感。“万里身”三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行程遥远,更写出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寂心情。诗人身在万里之外,心中却时刻牵挂着家乡和家人,这种思念之情如同孤灯一般明亮而持久。

“离肠曾搅九回频。”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亲的情感。诗人因为远离家乡、亲人,所以心中常常感到悲伤和孤独,这种情绪就如同被反复搅拌过的离愁一样无法平静下来。“九回频”这一词,更是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梧桐自管秋来雨,蟋蟀谁妨夜后人。”接下来,诗人转而描写自然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这里的“梧桐”和“蟋蟀”都象征着秋天和夜晚。“梧桐”作为官名,这里借指官吏。诗人看到窗外的梧桐树在秋天来临的时候依然生长着绿意,而自己的内心却在经历着一次次的离别和思念,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他的孤独和无奈。而“蟋蟀”则是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悲凉的秋天的象征。这句诗通过描写蟋蟀的声音来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枕上梦将衣共短,卷中诗与发同新。”诗人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这里,他将自己与衣物和头发相提并论,表现出他的思念之情已经达到了极点。同时,他也将自己的诗歌与新的头发进行比较,以此来表达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江边但厌携琴去,明月西风满路尘。”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在这里,诗人用“江边”和“明月西风”这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认为只有在江边才能摆脱心中的孤独和思念,而在明月西风的夜晚里,他的思绪更是如同满天飞舞的落叶般飘散开来。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羁旅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孤独的旅况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人也通过自然景象和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