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丛菊并二螯,羡君出语真俊豪。
崛奇退之石鼓句,清逸永叔庐山高。
壮怀倾倒涌泉寺,健笔嘘吸沧海涛。
后期进步登大顶,上续风雅卑庄骚。
【注释】
用韵答:用韵律来回答。二螯:指两种动物,即螃蟹和龙虾。崛奇:奇特、不平常。退之:唐人韩愈的号。石鼓句:指韩愈的《石鼓歌》诗中的句子。永叔:宋人王安石的号。庐山高: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壮怀倾倒:意谓胸怀豪迈,感情激动。涌泉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健笔:强健有力的笔力。嘘吸:吐纳、呼吸。沧海涛:形容气势磅礴。后期:后来。进步登大顶:《庄子·天下篇》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之说,意谓人生短促而知识无穷。此处用以比喻学问无止境,应努力追求。上续:继承。风雅:指古代诗歌中的典雅之作。卑庄骚:意谓学习《诗经》和楚辞,不要学《庄子》、《离骚》。
这首诗是诗人对王安石及其诗歌创作的赞美与回应。
【赏析】
此诗首联称颂王安石出语俊豪,颔联赞其诗才高超,颈联称赞他的作品气势磅礴,末联表明自己学习的态度。
首联“再用韵答”,说明这是一首赠答诗。王安石变法,诗人曾上书反对。王安石罢相后,诗人又曾作《再用韵酬王文甫》,可见二人友谊甚笃。此诗就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肯定和支持,所以首联就以“不羡丛菊并二螯,羡君出语真俊豪”起兴。菊花虽美,但不及螃蟹与龙虾,因为螃蟹与龙虾能吞食鱼蟹,故称“并二螯”。这里既指螃蟹与龙虾(比喻王安石)比菊花强,又含有“并”字的双关意味,既赞扬王安石出语不凡,又表示自己与他志趣相投。
次联“崛奇退之石鼓句,清逸永叔庐山高”,则进一步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赞扬王安石。韩愈的《石鼓歌》中有“嵯峨东郊山之隅,嵌空古柏鸡栖窝”句,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有“余至其地,……四顾寂寥,而予未尝不甘欲留”句,都是写景的名句。王安石不仅善于写景,而且擅长抒情,他的诗句多情多义,富有哲理。如《泊船瓜洲》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书湖阴先生壁》中的“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都形象生动,富于诗意。《书湖阴先生壁》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情操。王安石在诗风上也有独特之处。他的诗风格雄健峭拔,语言清新峻拔,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与《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对比。王安石在诗风上的这种独创性,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颈联“壮怀倾倒涌泉寺,健笔嘘吸沧海涛”,则更进一步从诗歌内容的角度加以赞扬。王安石在任地方官时,曾到过庐山,游览了风景秀丽的东林寺,并写过《题东林寺》等诗篇,其中“东林精舍好幽绝,万壑千岩皆画图”(《游东林》)一句,描绘了庐山的优美景色,使人神往。王安石在任宰相时,曾主持修建了著名的定海寺,并在寺旁修建了一座“思贤堂”,以纪念唐代谏官魏野等人。他十分推崇魏野的高风亮节,曾写下《思贤堂》诗:“魏公昔为谏,抗疏陈时艰;黄流激江海,岂徒污井寰?我公亦何人,卓荦冠当时。”这几句诗歌颂了魏野的高尚品格,表现了他自己的抱负。王安石的这种崇高精神境界,正是他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因此颈联说:“壮怀倾倒涌泉寺,健笔嘘吸沧海涛。”颈联的大意是:王安石胸怀豪迈,意志坚毅;他的诗笔如同吐出的气一样强劲有力,能吹动滚滚的沧海之波。这一联是对王安石诗歌风格的赞誉。
尾联“后期进步登大顶,上续风雅卑庄骚”,则是对王安石诗歌创作的总结性评价。王安石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但他始终矢志不渝,终于登上了政治顶峰。他在诗词创作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风格雄健峭拔,清新峻拔,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格调高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许多作品都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王安石还善于吸收前人的精华,融会贯通。他对杜甫诗歌的推尊与推崇尤其值得注意。如《读杜工部集》中说:“文章千古事,小子独伤心。忠义满胸襟,穷愁老泪零。安得身如鹤,飞观跨荆衡。”(《次韵张仲固书怀》)王安石之所以如此赞赏杜甫,主要是因为杜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够做到“穷而后工”,“沉郁顿挫”是其特色所在。
此诗全为赠答词,每句都带有议论或赞叹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