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东风摇羽葆,高低远近万株松。
侧身靠石牛揩痒,俯首穿林鹿护茸。
樵子登山云里过,诗僧采药涧边逢。
近传有虎常来往,隔陇犹存旧脚踪。
即事
十里东风摇羽葆,高低远近万株松。侧身靠石牛揩痒,俯首穿林鹿护茸。樵子登山云里过,诗僧采药涧边逢。近传有虎常来往,隔陇犹存旧脚踪。
注释:
①即事:应景而作的事。
②十里东风摇羽葆:形容春天的景色美好,春风拂面,犹如仙风道骨般飘逸。
③高低远近万株松:形容松树生长得茂盛,高低起伏,远近各异。
④侧身靠石牛揩痒:比喻自己像一只靠在石头上擦痒痒的动物一样,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到舒适或者满足。
⑤俯首穿林鹿护茸:比喻自己像一只低头穿过树林的鹿一样,保护着自己的东西不受伤害。
⑥樵子登山云里过:形容樵夫像在云雾中穿梭一样,快速地登上山顶。
⑦诗僧采药涧边逢:比喻诗人像一位采药的僧人一样,在山涧边的草丛中找到了自己所需的草药。
⑧近传有虎常来往:形容最近听说附近经常有老虎出没。
⑨隔陇犹存旧脚踪:比喻虽然距离较远,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过去的痕迹,就像在田埂之间还能看到过去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以“十里东风摇羽葆”开头,用春风拂面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暖、祥和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这种美景也并非全然美好。诗人在后四句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樵夫、诗僧、虎等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景下的生活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与破坏。诗人以“侧身靠石牛揩痒”比喻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安逸,而以“俯首穿林鹿护茸”比喻自己像一只动物一样保护自己的东西不受伤害。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引发了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人以“近传有虎常来往”暗示了自然中的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隔陇犹存旧脚踪”则以距离遥远为由,暗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过去的痕迹,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