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飘花谁共惜,暑雨馥莲不忺摘。雕栏倚露月千里,铜铺锁寒雪一尺。
终年汉漏滴四时,屈指三百六十日。远山蹙断懒涂抹,怕开妆镜鸾舞只。
怨泪阑干落离宫,纤玉弹珠香风湿。梦回想像巫山云,檐鹊似传天上音。
便教粉黛近君侧,未卜胶漆投君心。岂不闻东宫婕妤作歌悲团扇,又不闻长门阿娇买赋捐黄金。

【赏析】

本诗是一首宫怨词。上片写宫中的景,下片写宫中人,由景及人,层层铺叙,曲折地表达出宫女对君王的怨恨。

首句“东风飘花”四字点明时间。春风骀荡,落英缤纷,这是宫中常有之景。然而,此时此际,谁有心思去欣赏它呢?因为在这百花盛开的时节,自己却无端地被贬谪到了这荒远的汉中。这里化用了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言己虽身处异地,但内心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而这句诗又暗含了诗人对当时朝庭政治的不满情绪。

次句“暑雨馥莲”,承首句而来,进一步渲染了宫中凄清的氛围。夏日的暴雨,使荷花受到摧残,失去了昔日的清香。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也暗示了诗人所闻之音:那“不忺摘”的雨滴,似在诉说着自己内心的痛苦;“寒雪一尺”的铜铺,似在映衬着自己凄凉的心境。

下两首,以“雕栏倚露月千里,铜铺锁寒雪一尺”。这两句诗意为:我独倚阑干,凝望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它似乎在诉说着我心中的哀愁和孤独;我手执铜镜,对着那一缕冷光。它似乎在嘲笑我的容颜和憔悴。这三句诗,既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从春日的繁华,到夏日的萧索,再到秋日的悲凉,最后落脚于冬日的寂寞。这种感情的变化,正与诗人当时的政治生活的变化相呼应。

“终年汉漏滴四时,屈指三百六十日。”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时间的感叹,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汉漏”这一典故:汉代计时用的是漏壶,每昼夜漏水一百刻(古代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年共三百六十刻。所以,这里的“汉漏”指的是一年的总天数。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时间的无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远山蹙断懒涂抹”五句。这几句诗,既描绘了诗人自己的形象,也反映了她的处境和心情。首先来看“远山”一句:这是指诗人脸上的皱纹。由于长期生活在宫中,再加上被贬谪到这远离家乡的地方,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和忧郁,脸上自然也多了几分皱纹。接下来看“懒涂抹”一句:这是指诗人对自己的美貌已经失去了信心,不再愿意花费精力去打扮自己了。而当看到镜子里那个憔悴、苍老的面孔时,更是感到心灰意冷,甚至懒得去照镜子了。最后看“怕开妆镜鸾舞只”一句:这是指诗人害怕打开镜子,因为一旦打开了就可能会看到自己那张憔悴、苍老的脸。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外貌的担忧,也表达了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末两句“怨泪阑干落离宫,纤玉弹珠香风湿。”这两句诗,既描写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表达了她的心情。这里的“怨泪”是指诗人心中的痛苦和悲伤;“阑干”则是形容泪水流满了整个脸庞。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形象,也反映了她当时的生活状况。而“怨泪”二字,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词以宫怨为主题,通过描写宫廷中的景象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全词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有细腻的人物刻画,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