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巾鹤氅与云轻,晚出岩梯最上层。
复复陇头归去雁,阴阴松下远来僧。
风吹寒水光成叠,木落重峦碧有棱。
行到湖边归兴尽,画桥临水与谁凭。
【注释】
普圆寺: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此任官。
仙巾鹤氅(chǎng):指僧人的服装。仙巾:道士之巾。鹤氅:道士之袍。
岩梯:石阶上的岩石。
复复:形容雁群飞来时声如叠韵。陇头:山坡上。
阴阴:形容树木苍翠茂密。松下:松树下。
寒水:冷冽的水流。成叠:波纹层层重叠的样子。
木落重峦碧有棱:树叶凋零,重山重叠,青绿色分明有棱角。
画桥:用彩色绘画装饰的桥梁。
赏析:
首联写诗人在普圆寺的所见所感。首句“仙巾鹤氅与云轻”,描写的是高僧们身着仙衣鹤裘、轻盈飘然地在云雾中行走的情景。第二句“晚出岩梯最上层”,则描绘了他们从山顶的石阶上缓缓而下,悠然自得的神态。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高僧们的从容不迫、超脱尘世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颔联“复复陇头归去雁,阴阴松下远来僧”,是说在暮色降临的时候,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向远处飞去;而山下松林深处,又传来一阵阵僧人的梵呗声。这里的“复复”和“阴阴”都是形容词作状语,修饰“雁”和“僧”。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之情。
颈联“风吹寒水光成叠,木落重峦碧有棱”是写诗人在普圆寺周围所看到的景色。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吹”形成的“寒水”波纹比作“成叠”,将“木落”后形成的“重峦”比作“碧有棱”。“光成叠”和“碧有棱”都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尾联“行到湖边归兴尽,画桥临水与谁凭”是说当诗人走到湖边时,已经没有了什么兴致,于是便靠在一座用彩色绘画装饰的桥梁上休息。这里的“画桥”既指实际的桥梁,又暗指诗人的心灵世界。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普圆寺内外景色的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人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失落感。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着浓厚的诗意,又不失其深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