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无功懒据鞍,诛茅种竹老空山。
不应天与静中趣,自是人容拙者闲。
【注释】
彦文携玉友见过:彦文,指诗人的朋友。玉友,这里指友人的字或号;过,来访。
出示致道小诗:拿出自己写给朋友致道的小诗给朋友看。
因次其韵:即根据这首诗的词意,再作一首诗。因,因为;次,重复;韵,音律、韵母。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前半首咏物,后半首言志。
首句“于世无功懒据鞍”,写诗人闲居无事,不务进取,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懒于骑马奔驰于世间。鞍,马鞍子,代指坐骑。
次句“诛茅种竹老空山”,“诛茅”与“种竹”都是隐者的行为。“诛茅”,指铲除草野以筑屋;“种竹”指隐居山中,不问世事。“老空山”三字写出了诗人在山林中的清高脱俗。这一句是说,我虽然身在人间,但是并不为名利所驱使,我宁愿像古代隐士一样,在山中过着清静的生活。
第三句“不应天与静中趣”是说,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生活情趣,是因为我不追求功名利禄,而顺应自然,享受宁静。“不应”是说不应当;“天与静中趣”是说我得到的这种乐趣来自于自然的赐予。
末句“自是人容拙者闲”是说,正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笨拙,所以才能享受到这样的闲适生活。“自是”是说本来就如此;“拙者”是指不聪明、不机敏的人;“闲”是说安逸、闲适。这一句是说,正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笨拙,所以才能享受到这样的闲适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他通过描绘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情趣,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