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槎怪石出天然,笔力挽回三百年。
但见毫端侔造化,不知胸次蕴天渊。
【注释】:王东卿(?~1057),字子仪,成都人,北宋诗人。苏轼的好友之一。
枯槎怪石:指枯木槎和怪异岩石。槎,木排;怪石,指奇形怪状的山石。天然:自然形成。笔力:指笔势、笔力。挽回三百年:意谓笔力能扭转乾坤,恢复三百年的文风。
但见:只见。毫端:指笔头。侔(móu):比得上。造化:自然界的变化现象。胸次:心胸中。蕴天渊:指胸怀如深谷深渊。
【赏析】: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4)春,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王东卿以诗相赠,苏轼即兴酬答。全诗用典精当,语言流畅,风格雄健豪放,是苏轼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首联“枯槎怪石出天然,笔力挽回三百年。”开篇点题,写枯槎怪石出自天然。苏轼认为,自己虽无大才,但笔力足以挽回三百年的文风。“笔力挽回”四字,既是自我评价,也是自谦之词。“枯槎怪石”句暗含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也暗示了自己被贬黄州的缘由。
颔联“但见毫端侔造化,不知胸次蕴天渊。”写自己的笔力能够与造化相媲美,但内心却像深不见底的幽谷深渊一样。苏轼在此巧妙地将笔力与胸襟、才华与修养联系起来,既表现了自己的自信,又表现出谦虚。
尾联“枯槎怪石出天然,笔力挽回三百年。”与首联相呼应,再次强调自己虽无大才,但笔力足以挽回三百年的文风。整首诗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对王东卿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