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兮龙兮何时兴,云行雨施天下平。
湫兮湫兮龙之据,龙今去兮留空名。
苍松倒影肖鳞角,根盘石壁徒崚峥。
当时旱魃为暴虐,苗禾焦卷皆枯茎。
嗷嗷下民发虔祷,嗟尔无神扬威灵。
予今歌罢龙冈曲,翻令两腋清风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和艺术效果,最后点明手法或表达效果在诗中的作用。
“龙兮龙兮何时兴,云行雨施天下平”意思是:龙啊,什么时候你能够兴起?就像云雾弥漫天地一样,普降甘霖,让大地重归和平。此句中“龙”是诗人想象中的吉祥物,这里用来代表美好的事物。“何时兴”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憧憬。“云行雨施”指云气遍布天地,雨水润泽万物。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天下平”意指社会安宁,国家安定。
“湫兮湫兮龙之据,龙今去兮留空名”意思是:龙啊,你现在居住的地方在哪里呢?如今你离开这里,只留下一个空名。“据”,居处。此句运用反问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于统治者失去民心的痛心疾首,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失去民心的担忧。“留空名”意为留下的只是空名。
“苍松倒影肖鳞角,根盘石壁徒崚峥”意思是:苍松倒映着龙鳞,根盘石壁徒增峻岭。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山与石比作苍松倒影,把根盘于石壁比作龙的脊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险峻。
“当时旱魃为暴虐,苗禾焦卷皆枯茎”意思是:当年旱灾肆虐,庄稼被烧成一片焦土。“干旱”指的是严重的气候异常现象。“旱魃”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引起旱灾的神怪。《礼记·月令》有“季春三月,天气上腾,原野郁蒸”的描述,可见古人已认识到某些自然灾害是由于气候异常造成的。“暴虐”是形容词,形容非常残暴。“苗禾焦卷皆枯茎”的意思是:庄稼都枯死了,只剩下干茎。“焦卷”指庄稼干枯弯曲的样子。
“嗷嗷下民发虔祷,嗟尔无神扬威灵”意思是:老百姓痛苦哀号着祈祷上天,可惜你却没有神灵能施展威力。“嗷嗷”是象声词,表示人哭号的声音。“虔祷”是虔诚祈祷的意思。“嗟”是叹词,表示感叹的语气。“无神”指没有神灵。“扬威灵”指施展你的威力。
“予今歌罢龙冈曲,翻令两腋清风生”意思是:我唱罢龙冈曲,反而让你的清风吹拂我的腋下。“歌罢”指唱歌结束。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龙的化身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情。“两腋清风生”指清凉之风吹拂双腋。比喻心情舒畅。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每句7个字,共28个字。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对当时统治者失去民心的忧虑以及他对于统治者失去民心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失去民心的担忧,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歌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龙冈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他对社会现状的担忧。
诗歌前两句写龙冈的美景,后两句写作者对于统治者失去民心的担忧。这种结构安排既使得诗歌内容层次分明,也使得诗歌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龙冈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严谨的结构和韵律,而且在内容上也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