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叶响荒塘,秋宵不耐长。
猿啼千嶂外,人在一灯旁。
雁影溪桥月,钟声野寺霜。
明朝又何处,烟水正茫茫。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表达及思想情感等的综合赏析,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首联“梧叶响荒塘,秋宵不耐长”,点明时节:秋天。梧树叶子沙沙作响,在荒凉的池塘边,秋风萧瑟,令人感到难耐。

颔联“猿啼千嶂外,人在一灯旁”,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猿猴的叫声从远处传来,让人心神不宁;而诗人却孤独地坐在一盏孤灯下,与世隔绝。

颈联“雁影溪桥月,钟声野寺霜”,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深秋的景象:溪桥边的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月光洒满了整个溪桥;寺中和尚敲钟的声音,在寒气袭人的山林间回荡,仿佛山间的雾都变成了霜。

尾联“明朝又何处,烟水正茫茫”,诗人站在岸边遥望远方,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奈。诗人不知道明天该往何处去,只希望在茫茫的烟波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答案】

译文:

秋夜漫漫,桐叶飒飒,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猿猴哀鸣,万山之外,我独处孤灯之下,倍感孤寂。

雁阵横穿小溪,明月映照着溪桥,和尚的钟声在寒冷的山林里回荡,如霜雪一般。

明天又将何去何从?眼前只有茫茫一片烟雾般的江水。

赏析:“旅中”,即旅途中。“梧叶响荒塘”,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秋宵”两句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猿啼”两句写猿猴的叫声从远处传来,让人心神不宁;而诗人却孤独地坐在一盏孤灯下,与世隔绝。“雁影”两句,描写深秋景象:溪桥边的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月光洒满了整个溪桥;寺中和尚敲钟的声音,在寒气袭人的山林间回荡,仿佛山间的雾都变成了霜。“明朝又何处”一句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前途渺茫的迷茫和无奈之情。末句“烟水正茫茫”是说眼前的一切景物都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方向,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