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灯花落夜将残,天远那知客思单。
鹤帐不成云外梦,燕楼空锁雨中寒。
千年风雅教谁主,一曲凄凉只自弹。
又恐孤山梅渐老,明朝相约过长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再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注意要写出诗中关键字词的意象,然后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首联“壁灯花落夜将残,天远那知客思单”,点明时间是冬天,“壁灯”暗示了室内有灯火,“花落”表明是晚上,“夜将残”表明已是深夜,“天远”表明诗人身在异地(长安),“那知”表示反诘。诗人借“花落”之景,以“夜将残”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颔联“鹤帐不成云外梦,燕楼空锁雨中寒”,写诗人因怀念友人而无法入眠的情景。“鹤帐”指高高的帐篷,“云外梦”指在梦里梦见的是天上的仙山,“燕楼空锁雨中寒”,写诗人因为思念朋友,所以连梦中也充满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颈联“千年风雅教谁主,一曲凄凉只自弹”,写诗人因不能与好友共叙友情而感到遗憾。“风雅”是指高雅的文化、高尚的情操,“教谁主”指谁来主导或主宰这些高雅的文化、高尚的情操呢?“一曲凄凉只自弹”,写诗人因不能与好友一起欣赏音乐而感到遗憾,只能独自一人弹琴抒发自己的哀愁。

尾联“又恐孤山梅渐老,明朝相约过长安”,写诗人希望早日回到好友身边。“孤山梅渐老”暗指诗人的思念,“相约过长安”则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

【答案】

冬夕寄友

壁灯花落夜将残,天远那知客思单。

鹤帐不成云外梦,燕楼空锁雨中寒。

千年风雅教谁主,一曲凄凉只自弹。

又恐孤山梅渐老,明朝相约过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天夜晚怀念朋友时所创作的,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壁灯花落夜将残,天远那知客思单。”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壁灯花落、天边遥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独自思念朋友时的心境。壁灯花落夜将残,描绘出一幅宁静、寂寥的夜景。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独自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天远那知客思单,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牵挂和思念之情。

颔联:“鹤帐不成云外梦,燕楼空锁雨中寒。”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诗人思念朋友的情绪形象化地展现出来。鹤帐不成云外梦,象征着诗人只能在梦中见到远方的朋友。而燕楼空锁雨中寒,则暗示着现实中的诗人因为思念朋友而倍感寒冷。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颈联:“千年风雅教谁主,一曲凄凉只自弹。”这两句诗通过对千年风雅、一曲凄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千年风雅代表着高雅的文化和高尚的情怀,但在这个时刻却无人能真正理解和主宰;一曲凄凉则是诗人独自弹奏的凄凉乐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尾联:“又恐孤山梅渐老,明朝相约过长安。”这两句诗通过对孤山梅的描绘和相约过长安的设想,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和向往。又恐孤山梅渐老,暗示着诗人担心自己会错过与友人相见的机会。而明天相约过长安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愿望。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温暖和力量。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而思念朋友的形象。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感悟,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