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人家住最幽,檐牙倒影落沧洲。
诗成梅坞三更月,酒醒蓬窗午夜秋。
移石为添烧药灶,卖金因起读书楼。
经年不入城闉去,长倚阑干看白鸥。

【注释】

湖上人家:泛指隐居在湖畔的隐士。

檐牙倒影落沧洲:屋檐像鸟嘴那样伸向水面,水波荡漾,倒映在水中。沧洲,即江湖。

梅坞三更月,酒醒蓬窗午夜秋:诗人夜宿在梅树成荫的地方,深夜醒来时,外面是满天繁星,而月光又洒落在窗棂上,使窗户上的霜白得像一片秋叶。

移石为添烧药灶:把石头搬到这里,为的是烧点药来治病。

卖金因起读书楼:因为有钱了,所以建了一个藏书楼。

城闉:城门外的路。

倚阑干:靠在栏杆边。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友之作。诗中赞美了隐者的清高雅洁,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首联写隐者居处之幽雅,颔联描绘隐者夜读情景,颈联写隐者沽酒自饮,尾联写诗人久慕其名,终得一见却不愿离去。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表达了作者对隐者的钦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诗开篇即写隐者居处之幽。“湖上人家住最幽”,一个“幽”字,既写出了隐者的居所环境优美宜人的自然条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隐者的羡慕之情:“檐牙倒影落沧洲”,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从“檐牙”(屋檐)到“沧洲”,从视觉到听觉,无不体现出隐者居处的幽静、清雅。第二句中的“沧洲”、“三更月”、“午夜秋”等词语,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之中,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惬意和安宁。

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描写隐者的夜读生活。“诗成梅坞三更月”一句,既写出了隐者夜深人静之时依然坚持读书的情景,也暗示了他追求学问、勤奋好学的高尚品质;“酒醒蓬窗午夜秋”,则进一步展现了隐者饮酒后仍能坚持读书的执着精神。这两句虽然看似平常,但却蕴含着一种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佩和钦佩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隐者行为举止的描述上,更体现在对他们人格魅力的赞美上。

诗歌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移石为添烧药灶”,这句诗描绘了隐者为了方便自己煎药而特意搭建的小房子;“卖金因起读书楼”,则表明了隐者已经有足够的财富来支持他的读书事业了。这些细节描写都充分展示了隐者的生活状态和他对于学问的追求态度,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饱满。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隐者的感慨。“经年不入城闉去”,表达了诗人对隐者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赞赏之情;“长倚阑干看白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看到隐者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水中白鸥的情景。这两句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意味。它们既体现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仰之情,也揭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智慧——即要懂得享受生活、珍惜当下,不被世俗纷扰所困扰。

这首诗通过赞美隐者的清高雅洁、热爱读书和追求学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和领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比喻象征等,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