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翁与徐,南去久无书。
不知闻信后,涕泪当何如。
写池烟水暮,宛是西川路。
虚言楚客招,终感向生赋。

【注释】

哀山民:对山民的哀悼。

翁与徐:指作者自己。翁,丈夫;徐,同辈。

久无书:长时间没有书信往来了。

闻信后:接到消息之后。

涕泪当何如:泪水应当怎样流下来呢?

写池烟水暮:形容景色优美。

宛是,好像。

西川路:蜀中一带,这里泛指四川。

虚言楚客招:空口说白话来邀请。

终感向生赋:最终被《出塞》和《入塞》二赋感动。

向生,指汉乐府《出塞》和《入塞》,是两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篇。

【赏析】
这是一首吊唁山民的诗。
“平生翁与徐,南去久无书。”此为第一句,诗人回忆过去,在西南边境与山民相处的日子,彼此之间亲密无间,互为知己。“平生”二字,表明两人的交情非同一般。“南去”二字,表明诗人离开西南边境的时间很长了。而“久无书”,则说明山民很久没有得到他的音讯,这自然引起了诗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不知闻信后,涕泪当何如?”第二句,诗人想象山民听到自己的消息之后,会有多么激动,他不禁感到伤心。“涕泪当何如”,诗人用问句表达自己的疑问,表示自己的悲伤和无奈。
“写池烟水暮,宛是西川路。”“写池烟水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下,烟雾弥漫的池塘里倒映着一片片落花。“宛是西川路”,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西南边境的思念之情。
“虚言楚客招,终感向生赋。”第三四两句,诗人回忆起当初在西南边境的时候,曾经受到过楚国客人的邀请,他们一同饮酒赏月,谈天说地。然而,当他听到《出塞》和《入塞》二赋时,却深受启发,深感自己的诗歌不够深刻,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的诗歌虽然受到了楚客的影响,但终究还是无法超越古人的成就,只能感叹自己一生都在追求进步。
这首诗以吊唁山民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西南边境人民的深厚感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